书目
《粉丝文化读本》(主编陶东风),这是一本关于国外粉丝研究的论文集,是非常不错的案头研究资料。
推荐阅读章节
南希.K.贝姆《谈论肥皂剧——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粉丝文化中的交流实践》。作者从1990年起在一个网络社区r.a.t.s.上参与观察了三年,收集了三万多个帖子,作者既是参与者,也是研究者。这篇论文在资料收集方面做得很扎实,研究发现对当下的粉丝网络社区研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重点讨论了剧粉在网络社区中交流互动的四种方式。
告知(informing)
在肥皂剧粉社区,最普遍的实践就是分享肥皂剧资料。
(当时,大部分人还是通过电视收看电视剧的,因此经常会错过内容,所以会请求其他人填充信息)
有趣的是,粉丝们在复述剧情时,会十分个人化和充满感情,比如添加自己对剧情的解读,这些粉丝创造了一种公共身份,既提供信息又进行表演。
推测(speculating)
剧粉会利用社会生活知识去填充故事的空隙,想象故事的可能性。比如生父前来寻亲。某种程度上,粉丝也在这个空间中达到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治愈。
粉丝还会利用对肥皂剧的摄像和形式符码的知识来推测情节发展。比如男女主非常幸福的桥段,可能预示着一个人很快就会离开。对于粉丝来说,对电视类型解读能力的操练是很愉悦的。
批评(criticizing)
很多粉丝在网络上吐槽,包括内在的一致性、道具、布景、表演、剧本的质量、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容,并引发对很多社会性情感问题的讨论。有一些批评是善意的提醒,有一些则是公开表达愤怒,有一些粉丝还会形成反对编剧的联盟。粉丝们通过电视剧的缺陷互相娱乐,即使在电视剧变得很难看的时候,也依然兴致勃勃。
改写(reworking)
我觉得翻译成再创作更合适。
很多电视剧的粉丝在文本的粗糙之处发现了填充自己的阐释的机会。正如詹金斯所说,粉丝们做的不是“文本瓦解”而是“家庭装修”。应该就是国内经常说的同人文吧。
再创作发帖人的类型解读能力和表演细胞,提升了他们的快感。同时,发帖人也用创造力、智慧和阐释性的洞见提升了读者的快感。
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到,讨论是粉丝相互提供个人可能无法得到的阐释性资源的一种方式。讨论的幽默感和表现性本身也提供娱乐。并且对剧情的讨论也打开了私人的领域,为他们与更多人讨论自身的、想象性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地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