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程
1、你要允许自己做的很糟
没有人是天生的天才,如果有,那么他传承的技能应该也不会是写作,顶多是灵感比其他人多一些,文字的华丽程度比别人强一些而已,但是写作初期,大家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写作初稿,一开始一定是一团糟,你要允许自己将事情做的很糟。
是的,一团糟,没有人知道你接下来会写什么,包括你自己,我每次开新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非常痛苦的抉择,这个题目到底写什么呢?开头到底是怎么样怎么样呢?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磨叽个好几十分钟才会开始动笔,而一旦动笔我又会开始后悔,哦!我怎么会写的这么差劲!为什么没有一点更好的想法呢?
是的,一个写了十年书的人,依然会有这样的顾虑,可想而知,你如果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肯定会被书稿给折磨至死,起码在写作的初期是这样的。如果你始终不允许自己做的很糟糕的话,那么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完全无法动笔,完全无从下手,完全无法面对自己的作品,既然连作品都无法完成,那么你又怎么配称之为作家呢?
写的不好不意味着你的天赋不够,一开始每个人都是这样,但是当你接受你写的不好,请注意,就此打住,你要开始审视你的作品了。
如果一个人因为写的不好而不去修补,而是一开始就打着错到底的念头,那么不好意思,你就错了,写的不好可以修补,写的不好可以改变,为何不去将它改变过来,而是要让这一份不好成为永恒呢?修补的方式可以参照上文,而且通过训练,是可以将不好的文笔变得好起来的,这需要你形成一定的个人模式,用白话来讲就是套路,只要拥有自己的套路,就不怕没有东西可以写,但是请注意了,自己的套路到底要怎么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说网文界很红的“天蚕土豆”,他就是将“热血”和“扮猪吃老虎”这两个元素用到了极点,这就导致了他的作品里面全部都充斥着这些元素,有的时候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样子也不是很好,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了自己的路,有了一定的作品后,再寻求转型,相信那个时候的你,拥有了一定的作品,在文笔上肯定没有问题了,你只需要一个契机来让你做出如下的蜕变。
这个定律我是屡试不爽,如果你对于一个作品太过在意,斟酌其字句的话,不如洋洋洒洒地写下一篇好的文章。要任由事物随机地发生。比如说,我们写作的人通常都会遇见这样的一个问题,手放在键盘上,就是敲击不出什么东西,然而一到大自然中,一到古迹之中,自己的心就放开来了,采风也就变得容易起来,再回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泉思如涌,写作的时候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了。你的满不在乎建立的是不要太在乎,我们在乎的事情有很多,要在乎读者,要在乎文章的逻辑,前者不一定是必要条件,但是后者是一定要在乎的,满不在乎,也需要分开一些点来。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记起来一个诗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或许是因为他们有鸿鹄之志要抒发吧,总之对于我们来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写作路上可能很艰辛,你需要迎难而上,你需要耐得住寂寞,去学习一些写作时候的技巧。
二、作为需求的故事
1、故事是确确实实的需求
我们通过故事产生共鸣,维持人际关系,来维持自己个性的身份,所以故事是确确实实的需求。
既然故事是切切实实的需求,那么我们就要研究其与他人的共鸣性,一个故事如果没有共鸣,那么必然是失败的故事,而一个故事如果拥有了共鸣,那么这个故事一定是个好故事,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要从中发掘出故事内核的需求性,要发掘出里面的真正的东西,就要切身经历,所以为什么说即使是虚构类文学也逃不开现实,就是因为这种共鸣性需要我们去寻找,而切身经历是最好的方式了。
故事故事,就是曾经的事的意思,我们在其中经历过,所以我们也能够在其中得到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通过改编,描述出来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故事,故事是我们,而我们不是故事,所以为什么将其分为虚构类文学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是故事,我们要在故事之中独立开来,就要对作品进行改编。
其次,故事必须给我们内心带来一种事情已经完结的感觉,因为这是曾经的事,所以已经完结,完结的感觉会让我们有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圆满。
关于故事的需求到底有多深的问题,我想公布一些数据就可以很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全球人均阅读量中,以色列人地阅读量是年均60本,而他们对于故事的阅读,几乎占了他们阅读总量的半壁江山。相较之下我们国家的阅读量只有平平的4.6本,但是相同的,对于故事的阅读也占了不少的份额,这就说明我们对于故事的需求极大,需求的深意味着对于虚拟类文学的前景是看好的,我们仅仅拿出阅文集团的收入就可以看出,阅文集团(0772.HK)公布2019全年业绩。报告显示,阅文集团2019年实现总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65.7%;毛利润为36.9亿元,同比增长44.3%;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其中,在线业务收入37.1亿元,版权运营收入同比激增341%至44.2亿。这里面不乏众多作者的努力,但是也有故事的需求在其中,而且阅文集团并不是一家独大,这里还未算上其他的主流阅读网站。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这些手法都是考试时候常用的,因为作家都用它们来写作,所以这些手法也供参考,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六、完整的故事
完整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给我们一种“到此结束”的感觉。
完整的故事是指故事的完结,是一个闭环的状态,这样子的故事给我们一种点到即止,到此结束的感觉,能够让我们感到开心和自然,每一次的写作都是一次修炼,也是一次的升华,给我们一种到此结束的感觉,不要拖沓,不要无尽的写作,而要一种点到即止。
每一个故事里,不经意间你都会透露出自己的样子,甚至在每一个角色里,都有你自己的影子,人性是百变的,也都是通性,所以你会在各个故事里看到大大小小的“我”,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塑造的每一个角色,以什么人为原型都好,最后都会归于自己,因为你的笔触,因为你的习惯,你会将他描述地或悲情,或伟大,总之,你在生活中的处境,往往会决定了你写作时候的心态,其甚至会影响你情节的发展和剧情的走向,一句话,顺其自然就好。
读者为什么要读故事?作家为什么要写故事?因为身份认同感让这两者走到了一起。首先说因,身份认同感是读者读故事的关系,而作者也是因为身份认同感而写出的故事,果就是故事的产生。身份认同感是读者为什么读故事和作家为什么写故事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