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刚推出了102亿债转股方案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集团”),近日又迎来了新的变革。
2018年3月26日上午,中船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大会。董强被免去董事长及党组书记职务,改由原中国航天科技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的原董事长雷凡培接棒。
中船集团作为注册资本63.7430亿元的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令人好奇的是,此次高层换帅,是否会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有业内人士称,此番高层变动或预示着“两船”合并加速。航天科技集团无论从经营质量还是资本运作来说,在军工央企中都堪称标杆,本次航天科技集团领导调任中船集团,一方面有利于扫清“两船”整合障碍、推进资本运作,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未来海军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高。”
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在这个时候换帅?
事实上,中船集团的确到了调整方略的重要关口。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转型的重要关口
近年来,受到船舶行业整体低迷的影响,中船集团的业绩不尽如人意。
作为中船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在2016年亏损26亿元后,预计2017年仍亏损22亿至25亿元。同时,中国船舶近两年合计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约63亿元。1月31日,中国船舶还同时发布了退市风险警示。
这就意味着,在董强领导下的中船集团,似乎已经到了需要变革和换血的时候了。
当然,董强在位的时候也采取了一些列的变革。
为减轻财务负担、降低资产负债率,中船集团在今年1月推出了102亿债转股方案。其中,中国船舶在2018年1月宣布引入八名投资人以债权或现金的方式向外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增资54亿元。同日,中船集团旗下军工资产上市平台中船防务也宣布实施48亿元债转股项目。随后,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拟发行股份购买外高桥造船等4家公司股权。
此外,中船集团近年来还在积极推进混改,主要包括:优先选择在纯民品、竞争性强的业务领域,引入各种所有制资本,优化国有股权结构,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规范骨干员工持股改革。同时,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高资产证券化率也是中船集团的工作任务之一。
与一系列的改革不相对应的是,中船集团的主力军,中国船舶在证券市场的表现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
3月21日,中国船舶停牌半年后复牌。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该股已经历3个跌停。
一方面增长乏力,一方面缺乏新鲜血液,中船集团走到了转型求变的十字路口。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为什么是他?
可接棒人为什么是雷凡培?
资料显示,此次接棒中船集团董事长的雷凡培,出生于1963年,工作经历一直都在航天系统,曾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067基地11所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基地副主任、主任等职务。2002年,雷凡培出任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自2005年起,他先后担任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
二十多年来,雷凡培一直从事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在管理方面的主要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观--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
(2)人才观--人才是航天的发动机,航天是人才的推进器。
(3)市场观--以需求为牵引,以质量创信誉,以创新谋发展,以服务增效益。
(4)学习观--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把学习作为终生需求。
(5)成本观--成本是责任,成本是效益,成本是竞争力。
正是在雷凡培上述理念的指引下,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经拥有8个系统级研发中心、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12余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20个工程技术中性心。并与清华大学等20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创新平台。
2010年,航天科技集团连续6年、2个任期获得国资委央企业绩考核A级,连续2个任期荣获“业绩优秀企业”称号、捧得“科技创新特别奖”,业绩考核连续2年位列央企前十。
如今,航天科技总资产早已突破2000亿元,并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雷凡培的苦心经营。如今,雷凡培又将离开航天事业,开启全新的船舶生涯。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自我造血
与雷凡培昔日的辉煌相比,人们更想知道的是,这位在“天上飞”了半辈子的航天巨人,如何续写“下海”以后的辉煌?
事实上,雷凡培在总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就的原因时,提取了以下几个关键词:举国体制、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
正如上文所言,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经受制裁、封锁以及不断摸索的挫折中永不言弃地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才在寰宇征途中不断前进,“我们每个研究院所,都能自行培养硕士和博士。”
或许对雷凡培来说,上任中船集团之后的第一把火将烧在自主创新。
至于人才培养,雷凡培更是深有体会。因为他自己就是从航天六院11所最基层的技术员,一步步走到到国际宇航科学院士,再到航天科技集团的掌舵人位置的。
除了以上两点,“举国体制”是个更值得探讨的话题。其实,美国和前苏联发展军事工业,包括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不受益于举国体制。
在雷凡培眼中,举国体制的最大特点,是“谨慎地选择项目,然后执着地追求明确目标”,还有一点值得补充的是,作为执行国家战略的具体单位,航天和船舶公司自身的造血功能也极为强大。
除了举国体制,雷凡培还进行过一系列商业模式的探索:军民融合项目的投入以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这些都在过去的很多年,不断增强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自身的造血功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或许对中船集团来说,董强是过去,雷凡培才是未来。中国的寰宇征途,不仅需要自主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更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像雷凡培这样的科学巨人,站在企业的至高点,环顾世界,俯瞰群雄。
版权声明:本栏目文章均为作者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