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不由径|每天学习一个成语典故NO.1101

行不由径|每天学习一个成语典故NO.1101

作者: 曹老师大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14:07 被阅读0次

【成语】

行不由径

【拼音】

       xíng bù yóu jìng

【释义】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出处】

      《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解释: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问他有没有得到什么人才。子游回答,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走捷径,如果不是公共的事务需要讨论,他不曾私下来到我住处找我。

【近义词】

       光明正大 行不从径

【反义词】

       鬼鬼祟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行不由径”出自《论语·雍也》: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问他有没有得到什么人才。子游回答,“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意思是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近道,不是公事他从不到我的房间里来。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步道也”,本义是小路,这里引申为邪路。行不由径指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子游说的没错,澹台灭明就是一个做事守规矩,不走“捷径”的人。史料记载:澹台灭明,字子羽,是东周时期鲁国人。他曾拜孔子为师,但因长相丑陋,受到孔子冷遇。但他信奉孔子学说,勤于修身,严于律己,处事踏实端正。到吴国讲学时,其才德吸引门徒达300之众,“名施乎诸侯”,位列孔门七十二贤。后来,孔子知道了,感慨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行不由径或许走得慢了点,但一定走得稳、走得远,终有所获。而投机取巧抄近路,这个近路往往就是邪路,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事与愿违。行不由径是脚踏实地、正道直行,处事不留“暗门”,不开“后门”。谢觉哉一生廉洁奉公,对孩子同样要求严格。他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嘱咐他们不要只想着找个闲差度日。那种“想出去依靠人”、靠关系、搞特殊的观念是封建社会的错误观念……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自食其力,无人求官、无人经商,而皆有所成。

【造句举例】

       这件事落到他手里就不好办了,他可是一个行不由径的老夫子,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他真是一个行不由径的老实人,碰到他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耍一些小聪明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不由径|每天学习一个成语典故NO.11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ft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