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说人生就像是一个女人,一个漂亮的女人,魅惑你,吸引你,让你喜欢她,爱上她。
但是这个女人她爱不爱你、属不属于你、她在外面和别的男人有没有关系、别的男人是不是也喜欢她、她忠不忠实于你,这些你都没有办法掌控,你就是喜欢这个女人。
所以人生呢就像喜欢女人一样,你只要喜欢她就好,你跟她在一起能感觉到快乐、感觉到有趣就好,不要管那么多,她即使带给你痛苦,你还是喜欢她,人生就是这样。
这个比喻可能有些偏颇,但是很形象,每个人都在探究人生和生命的意义,那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呢?周国平肯定地回答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追寻人生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是快乐的,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所以很多大哲学家一生都在探求人生的意义,我们常人也在不停地探求生命的意义。
尼采的一生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他没有找到,但是他在探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是快乐的,他认为是值得的。
尼采24岁的时候就差不多达到我们所说的人生的巅峰,他已经是一个大学的教授,古典文学的教授,所有的人都羡慕他,他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他的课满堂喝彩。
但是尼采根本不在乎这些,也不喜欢这些,他倾力于写一本哲学书《悲剧的诞生》,这本书出版以后,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反感,说他不务正业,对他都避而不及,他的课堂也只剩下两名外系的学生。
后来有一个年轻的学者站出来强烈抨击尼采,说他根本不配做古典文学的教授。
尼采写完自己中意和喜爱的这本《悲剧的诞生》以后,他在大学里的地位急转而下,很难生存。
尼采一生呢,他也没打算做一个钻进古典文学的学者,他感兴趣的始终是哲学,他要探究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尼采10岁左右就写出了几百篇的诗歌,所有的诗都是悲剧色彩的。而尼采的人生也是以悲剧结局。
尼彩34岁的时候,他在大学里就已经混不下去了,然后他就开始靠着那点儿退休金到处漂泊,他的身体又不好,所以生活非常窘迫。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车夫用鞭子使劲地抽他的马,尼采抱着这匹马哭了,哭得痛哭流涕,尼采的精神已经出了问题,他觉得那匹马就是他自己。尼采44岁死了,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著作永远地留给了世人。
尼采早期对叔本华特别崇拜,他当时看过叔本华写的一本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特别亢奋,它说出了尼采说不出的心声,里面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就是yu望,完全的一种yu望,yu望满足了呢,就无聊,yu望不满足呢就痛苦,所以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来回摇摆。
叔本华的人生观是更悲观的,但是叔本华的悲观不影响他本人现实的吃喝玩乐,他该做什么做什么,研究学问归研究学问,追寻人生意义归追寻意义。
这些不耽误他的生活,而尼采是特别真诚的,尼彩一生都在追求人生的意义,并且想给人生赋予意义,但是他似乎没有找到答案,他不屑像一个常人一样生活。
《悲剧的诞生》看似一个美学著作,实则是一个文艺著作,它在探讨哲学的问题,探讨人生的意义。
悲剧的诞生里尼采赋予了两个神,一个是日神,一个是酒神,日神的意义就是梦,人生的梦,梦是美的,但是是虚幻的,你抓不到,所以你是痛苦的。
酒神是一个草根的神,酒神代表着人的一个小我,就是人要喝酒,吃喝玩乐,还有人的xing欲,这些是人的一个小我的一个展现。小我不断的挣扎,不断的痛苦,所以这个小我悲剧。
樊登告诉我们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二者综合起来,便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
最后周国平说人这辈子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够了,人这辈子一定要有喜欢的事,喜欢的事作为你的事业,靠这个吃饭,喜欢的人是你的爱人,让她也快乐,一生足矣。而探讨人生的意义是另外要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