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孩子——变化中的社会伦理

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孩子——变化中的社会伦理

作者: 清夜无尘_2595 | 来源:发表于2021-12-12 12:37 被阅读0次

      现在的孩子到了十一二岁,或者十四五岁,就变得极为叛逆。具体表现为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认为父母的见识落后,甚至对父母出言不逊。自从心理学家把它界定为青春期,这一切行为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就是应该被原谅。给孩子时间,等待他的成长,正好契合了家长对孩子无限的爱。于是孩子的自我被无界限的纵容,放大;父母则也就得越来越卑微。

      按照现在的标准,我们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似乎是没有青春期的。因为那个年代,多是多子女家庭,物质又匮乏,个体的需求往往 被忽视。所以我们十二三岁还很单纯,十五六岁还很敬畏父母,渴望成长,渴望为父母、兄弟姐妹贡献自己。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开始出现,根据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一大家子只有 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空前的宝贝,于是“宝宝”一词开始成为中国孩子的共同名字。之前都是叫大毛、二狗、卫国、卫华、菊花、冬梅之类的。或轻如蔓草、任其自然,或寄予厚望、劳筋苦志。后来因为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当时的文化舆论导向也是要给就给孩子最好的,作为刚刚摆脱温饱问题的一代中国人所认知的最好,当然就是物质上的无限满足,精神上的无限纵容(就像是暴发户)。导致这一代孩子自我意识被空前鼓励,加上工业化成果,家族的责任意识无形中被弱化,甚至被漠视。

      一个在自我中心论中长大的孩子会去照顾你的老年吗?现在的父母有几个有这方面的自信呢?看大家在各个平台上的言论可以看出。父母们纷纷表示,老了不会拖累孩子,会独立生活,实在不行了去敬老院。这种观念已经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确实,在提倡自我价值的现代社会,谁为老年人牺牲自我?养老机构和保姆的表现又是那么不尽人意,整个社会结构还在调整 ,我们又面临着转型期。以前的大家庭需要的包容和牺牲精神被个体中心论取代的结果,就是家庭以愈来愈小的单位成立 。社会伦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孩子——变化中的社会伦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hr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