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开启自己的成事之旅,但在定下目标后又会产生这样的顾虑。
“我的目标是不是太大了?”
“看上去有些不切实际啊!”
“我怎么可能做到?”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最初的雄心壮志在千思万虑之后反而令人彷徨、退却,于是一些人来寻求咨询,希望我能给出一些更加理性的建议。稻盛和夫有个有趣的习惯,他每次展开新的、难度较大的工作时,都会刻意去找一些“理性不足,感性有余”的人一起商讨自己的想法。这些人对稻盛的专业往往并不在行,但对他的提案总是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和赞同,并鼓励他一定要试试。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唐:一个人要不是虚荣心作祟,他不至于总找外行人来捧场吧?但稻盛和夫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此前,他同样信奉理性思维,每次冒出新想法、新点子,他都会向那些一流大学出来的优秀人才征求意见。可他们听了提案后常常反应冷淡,表示这样的想法是多么脱离实际、多么缺乏根据。稻盛和夫看着这些“智慧的大脑”列出的全是“不能成功”的消极理由,深感失望,他说:“再美好的想象之花,经他们冷水一浇,也难免萎缩凋零,本来可以做成的事情也做不成了。”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训,他就更换了商量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理性思维大放异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运用让我们不自觉地崇尚理性的力量。但我们切不可全盘接受理性的摆布,即使我们生而混沌,要努力成为一个理性的人,但也要始终牢记获取理性不是最终目的,因为精彩的人生还需要浪漫、无畏和勇气。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告诉自己: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