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高的年轻人,越早明白这3件事,相见恨晚
在20出头的生命里,做一件到80岁想起来都还会微笑的事。
01
岁末年终,最早的一批90后,也即将奔三了。
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一个令人尴尬的年龄,就像有句话说,谈爱已老,谈死太早,和年轻人一起谈经历太幼稚,和老年人一起谈人情世故不好,出去疯狂又怕吵。
更要命的是,脱发、养生、中年危机,这些油腻腻的词,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回顾一年,工作、生活都不甚如人意,活得焦虑又尴尬。
年纪越往上,就越发现,有很多道理其实应该早点知道。
长辈曾说:有些道理,等你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
然而等我们终于开始明白时,已经相见恨晚。
对此,人们把这种“如果能回到那一年就好了”的遗憾,写进一部又一部的穿越作品里。
刘同新书《我在未来等你》,主人公对自己三十岁以后的人生有诸多不满,穿越回高中时代,想改变过去。
但最后发现,自己无法改变过去,能做的就是改变心态和活法。
没有任何事是唾手可得的,也没有谁的青春是容易的。
就像张爱玲说的,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韩国主持人李南美却认为,自己经历了20岁后,没有“做得更好、更多些就好了”的后悔,因为自己真的努力地活过。
尴尬是最好的年纪02
要养成存钱的习惯。
在主张“会花钱才会赚钱”观念的当下,朋友晓川是一位不太入流的90后。
在某三线城市生活的他,从上班之初就已经明白存钱的重要性,毕业4年,目前存款25w。按照计划,再存个一两年,就能够付得起首付了。
身边的人都心安理得地当一名“月光族”,认为赚多少,花多少,人应该活在当下,及时享受。
晓川却近乎偏执地坚持他的存钱计划,被人说成“铁公鸡”时,也只是笑笑说:
这年头,只有存钱才能给我安全感。
李南美也认为,攒钱也是一件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
学会理财,并不是要凡事算计,一味俭省,而是让自己对理财有一定的概念,有足够的准备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
为此,首先要学会记账。
每个月看到账单,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也是有钱人。
刚开始可能会不习惯,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比如不同的电子产品,促销囤积的东西,慢慢地,你就存下钱了。
其次是强制储蓄。
把一个月的收入分成三份,一份用于平时的固定支出。
一份固定存起来,用于理财:基金定投,零存整取等,通过滚雪球让储蓄翻倍。据说富人没钱时,不管多么困难,都不会动用投资和储蓄,压力会让他找到新的赚钱方式。
一份应急备用。如果你手上有个一两万的急用钱,差不多就能超过60%的国人了。
真正能使一个人去工作的不是梦想,而是存款。
等到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你会感激自己这个习惯的。
尴尬是最好的年纪03
不合适的感情,要学会释怀。
前一段时间,林丹强拉着谢杏芳的手秀恩爱的新闻,上了热搜。
在怀孕期间遭遇男方出轨,最后以女方选择原谅结束,这又是一段以女方的隐忍来维持的破碎婚姻。
然而,早在民国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通过民法离婚的女子,却以自己的经历证明,离开渣男后,照样能活出开挂的人生。
徐志摩与结发妻子张幼仪是包办婚姻,徐志摩把对婚姻的不满,都归咎于张幼仪。
在张幼仪怀上第二个孩子时,徐志摩已经迷恋上林徽因,他希望妻子打掉孩子后方便离婚。
张幼仪哀求:打胎会死人的。徐志摩不为所动:坐火车也会死人的。
这句话足以抹杀张幼仪心底仅存的幻想。与其他旧式女子选择隐忍的方式不同,她同意签字离婚。
离婚后的张幼仪没有沦为弃妇,而是脱胎换骨,当德文老师、经营服装公司、成为银行副总裁,并遇到了真正爱她的男人,把人生过成了传奇。
张幼仪晚年时说: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到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
你若无情我便休,比起张幼仪的洒脱,很多现代人,都没有她看得这么透彻。恋爱时,放低自我,无怨无悔地付出迁就;分手时,想方设法留住正在离去的爱人。
莱蒙托夫写过:
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
其实,明知一段感情是没有未来的,不愿放手的一方,总是习惯不自觉地夸大沉默成本,夸大自己投入的时间、青春,他们自欺欺人,感动自己,不愿止损。
《春娇与志明》中说,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几个渣男。
然而,到了一定年龄,就该明白,其实是你自己,把原本只是有点坏的男生养成了渣男。
无论多爱,都应该先学会好好爱自己,取悦自己。
谈恋爱合则聚,不合则散。
得之我命,失之我幸。太讲究或太将就,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与其痛苦,不如找到全新的自我。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不属于你的,最好就是放下,无论再怎么想念也不去打扰。当你明白,失去比拥有更踏实时,你会觉得世界豁然开朗。
尴尬是最好的年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