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原则,但如果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了。有了积极,其他的特质如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随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为今天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那些消极被动,只是听话,或害怕处罚(的孩子),他们进入社会往往会觉得非常地迷茫,不知所措,会习惯性地需要别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但当一个孩子有积极性的时候,无论是要读书,要实践学习如何找工作、找兴趣,其它的事他都可以自己安排,当有了积极性之后,就可以自己设计了。
培养孩子积极独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三岁的时候,你就让他要独立。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与错的时候,成年人还是要辅导,但是我们要学着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让孩子自己去决策。
1、只是听话不是优点
许多成年人都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听话,听话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从这个观点来看,恐怕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太乖,相反地,他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绝非是我们培养小孩的目标。但如果乖是善解人意、懂礼貌,这些还是不错的。
不听我们的话,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权力来跟我们讨论一些事情。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孩子不应只做听话的孩子,而应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不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2、孩子愈大规矩要愈少
虽然启发式教育有一定道理,但是孩子也需要管教、需要规矩。“规矩”的定律可以有四:
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
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
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诉他原因,孩子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件事是对的或是错的,就在心里深深记住。设立规矩却又不讲为什么,一方面,小孩子就无法学习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会把成年人定位为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如果你订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规矩,他不是认为你不好,就是会叛逆性地想去做什么。
这些规矩,如果你把它订得像是监狱般的死硬,如果孩子违背了,就要处罚,孩子听话就会变成一个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规矩恰恰就会让孩子变成消极被动的,只有自律性的才可能变成积极主动。
孩子愈小,可能愈需要这些所谓的规矩,但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就要学着信任孩子。违规要惩罚,但规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愈需要愈少愈好。
3、创造不需要处罚孩子的环境
不过,处罚还是会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不能模糊。但任何惩罚应该都尽量地不要做。宁愿让孩子没有犯错的机会,而不是让孩子犯错、被发现……然后受到惩罚。
每一次孩子违背规矩受到惩罚,其实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打击。孩子违背规矩的话,可能都有理由。也许是抱着侥幸的心态;也许认为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许他说,你订的规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孩子违规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被捉到或没被捉到,对孩子而言都是负面打击。
所以什么是我们在乎的?宁愿营造一个环境,让孩子没有机会犯错。
4、气愤下先叫停,发怒处罚伤害大
不是光立规矩的问题,还有互相体谅的问题。假如说,孩子脾气不好,对我们大叫之类的,我们也应去考虑是不是有什么原因,而不会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一定是要跟讲出来的,但是就跟大人吵架一样,在气头上,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孩子发脾气,我们也针锋相对,大概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叫停,等大家都冷静之后再来讲道理。
我有些时候也会脾气不好,我也会希望对方可以叫停,两个脾气不好的人在一起辩论,不会有好下场。
(教育孩子)和与他人相处是一样的,任何时候当一方开始发脾气不理智了,另一方一定要学会叫停。否则,大发脾气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有有负面影响的。
5、百分之三的时间想管教百分之九十七时间做孩子的朋友
其实,考虑孩子的时候,最多百分之三的时间在考虑纪律与处罚,百分之九十七的时间,应该与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然后鼓励他,帮助他,帮他出主意,做他的军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如果把管教当作是教师对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教师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身体的疼痛是可以很快复愈的,但如果伤了孩子的心,他就会想,“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或者关系会变得有点隔阂,“你是我的朋友,你怎么可以打我?”让孩子觉得无助。
6、做孩子朋友的第一步:没有被惩罚的威胁
如果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学习他们的语言,他们是不可能会来学你的语言的。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他经历的事。如果要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要生他的气。
其实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定义就是无话不说。你要让他对你无话不说,前提是他要对你有足够的信任,“说了以后你不能骂我,不能批评我,不能认为我很坏,很不好”,最多你是听我倾诉,或帮我开导,而不是一听就要处罚。
7、培养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r)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进入了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板、创业还是加入公司,学工还是学商……,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孩子需要独立性、责任性、选择能力、判断力。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当Google创办人布尔(SergeyBrin)与佩吉(LarryPage)接受记者访问,到底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曾经就读过的哪个学校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斯坦福大学,而是蒙特梭利小学。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除了把选择权给孩子,培养孩子的负责心、好奇心,信任他们,别无他法。然后,还有五件不要去做的事:
(1)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计算机,不要说,“不准!”告诉他,如果事情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2)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学习最好的来源,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如果我们只要想要孩子避免失败,会有几个不好的后果,第一个就是孩子可能会为了怕失败只去追寻那些很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把自我的目标订得太低了,第二呢,他可能认为失败是一种惩罚,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败了不承认,或是无法从中学到教训,这是相当可惜的事情。
(3)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从。
在管教的方法上,没有一定的对错,因为孩子要因材施教;另外,每一位教师也有自己的个性,不代表只有一种方式(才是对的)。但从某些角度来说,你用“不允许”,“不准”,“做了违规就要处罚”,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教导孩子的话,他学会的就是:“我不应该做这件事,因为我怕惩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