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说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可是要获得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外界的质疑或歧视,对未知的恐惧,时不时的自我否定,这些都在阻止着我们。
可是即便有再多的阻挠,也总有人内心坚定,坚持做喜欢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
哈本·吉尔玛就是其中一个。
哈本·吉尔玛拥有众多头衔,比如残疾人权利律师、作家和演说家,第一位从哈佛法学院毕业的聋盲人,“海伦 •凯勒成就奖”获得者,福布斯 “三十岁以下三十位杰出人士”之一,“白官变革领袖”称号获得者等等。
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必然藏着不为人知的努力。
在《我是我的光明》这本自传中,哈本·吉尔玛通过24个故事,详细讲述了她从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恐惧和抗拒,到不断克服成长中的失落,主动消除与世界的隔膜,勇敢争取自己的权益,最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记录的成长历程。
成长说到底就是一次探险,唯有冲破束缚,勇敢向前,勇敢探索未知,才能最终成为自己。
01
在前几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宋倩和乔英子这对母女的关系,让很多观众直呼喘不过气。
乔英子的梦想,是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以后从事航天工程,探索星辰大海。
可是对于她的梦想,妈妈宋倩并不支持。
作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宋倩不想让英子离开北京,离开自己,她帮女儿规划的未来是考上清华。在她看来,就算是真的要学天文,也不必选择南大,北京同样有很多选择。
在多次与与妈妈沟通失败,妈妈在最后阻止英子去南大冬令营后,英子患上了抑郁症。
好在编剧很善良,在经历了无数波折后,乔英子最后获得了妈妈的支持,如愿去了心心念念的南大。
成长的每一步,父母都想借助自己的经验,让子女少走弯路,可是他们那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南墙要撞,不管是弯路还是直路,真心愿意为之努力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为一个聋盲人,哈本·吉尔玛从小到大虽然得到了父母给予的极大自由,可是和很多父母一样,他们同样会出于安全考虑,阻止她做“危险”的事。
15岁时,哈本想和“基建”俱乐部的朋友们一起去西非的马里建一所学校,毫无疑问地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即使她软磨硬泡,父母还是不松口。反对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哈本到了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地方,没办法照顾自己。
可是哈本很坚定。为了说服父母,她请来了“基建”俱乐部的项目经理和父母一起吃午饭,在两人的努力下,父母终于点了头。
哈本在书里写道:
去马里只是我争取独立的一个开端。我不想我的人生被他们的担忧所左右,尤其不希望人生因为自己的恐惧而停滞不前。如果能去威马里,我的父母就会开始学着信任我。
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如果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中,哈本不可能取得傲人的成绩,想要父母给予信任和自由,除了沟通,还需要用行动去证明。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迟迟不肯放手,只不过是因为担心一旦放手会出现差错。
而哈本不断用行动告诉他们,自己有能力为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
02
作家史铁生在文章里说过,自从他的双腿瘫痪后,母亲顾忌他的感受,把家里所有与运动沾边的东西都收了起来。
史铁生也经历过特别绝望的阶段,他曾想过一辈子躲在家里读书,哪也不去。
后来,余华等一众朋友常常去看他,甚至还带他去踢足球,让他当守门员,完全没有给予特殊的照顾,这种态度反而让他很舒服,很开心,后来也渐渐走出瘫痪的阴霾。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给予身体不方便的人帮助或者特殊照顾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有时候这种照顾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同情有时候是一种美德,可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哈本进入大学不久,对大学生活和新朋友都充满期待。
可是当她还沉浸在要和室友一起爬山的快乐中时,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盆冷水,室友拒绝和哈本一起去爬山,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段路很滑,而她们担心哈本会受伤,也害怕被拖累。
和室友不同,贾斯汀和戈登对待哈本的态度完全不同,他们会让哈本帮他们介绍起居室的大楼,还和哈本一起打台球,完全没有表现出小心翼翼。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给哈本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也使哈本同贾斯汀和戈登保持了长久的友谊。
在哈本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拒绝发生过无数次,不管是处于保护还是嫌弃,背后的根本都是健全中心主义。
残疾人确实需要帮助,可是他们也同样需要尊重,怎样以充满尊重的方式给予必要的帮助是一种智慧。
哈本一直在用行动告诉别人,聋盲人与他人的差别,只是感受世界的方式不一样,请不要用异样的眼观看他们。
03
一路的成长中,哈本也有过很多将自己隔绝在世界之外的时刻。
小学时,因为听不到远处的声音,哈本错过了很多作业。在与老师沟通后,她保证讲会补齐之前的作业,并且在之后的课堂上会主动向同学或者老师询问当天的作业。
可是一天结束后,哈本又没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她想问同学,可是看着教师里匆匆离去的模糊人影,她退缩了。
等教室安静下来,她又一次鼓起勇气,走向老师的书桌,强迫自己对着空荡荡的教室说了声“你好”。
一个12岁的孩子,哈本的无助和恐惧可想而知,可是她懂得,
假如我想表现出色,我就得走出舒适的小世界,融入他人的天地。
还有一次,哈本和家人一起回厄立特里亚参加姨妈的婚礼,妈妈要求她加入到大家的劳动中。
哈本因为对女性总是被栓牢在厨房这件事很恼火,于是就无言的投入到了切肉的工作中,甚至对于身边的人没有打招呼感到不快。
接下来被整蛊,更是让她生气,于是更加卖力地切肉。
在一个人提前结束切肉工作后,哈本也意识到自己的状况是自己造成了,她急于证明自己,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设置成了对抗模式,结果反而将自己陷于孤独里。
一个人自卑的时候,总是更加卖力地证明自己,别人一旦表露出一点点质疑,就会让他马上进入战斗模式,最终的结果,就是陷入一个自我证明的怪圈里。
哈本的厉害之处在于,她很快就从对抗中跳了出来,努力去消除与世界的隔膜。
04
我对“身残志坚”一类的励志故事一直是抗拒的,因为害怕过度解读,也害怕过分煽情,不过这两个确定《我是我的光明》都没有。
哈本在书中用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充满挑战的困难,也有有趣的人和事。
哈本的厉害之处,在于她没有被身体的残疾困住。
读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如果不是书中提起,我甚至忘了她是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人。
读完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短,别让恐惧阻止你往前的脚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