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360行故事
晚清360行白描图:民间锣鼓

晚清360行白描图:民间锣鼓

作者: 家国记忆 | 来源:发表于2017-05-13 10:44 被阅读0次

    前面的话: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三百六十行包括哪些?还没人能一口说全。的确,所谓“三百六十行”是一个约数,指的是各行各当。行当的分工,有人说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有三十六行说法。宋代周辉《清波杂志》具体记录有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采辇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三百六十行”,现能见到的最初文献是明代的。如明·无名氏《白兔记·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云:“三百六十行中人,尽有狼心狗行,狠似强盗之人。”三十六行缘何变成了“三百六十行”,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有解释:“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照此解释,是不是可以说,唐代的三十六行也视为虚数。想想看,古往今来,社会工种三千六百行也不止,借“三百六十行”这一概数,人们口耳相传,习惯成自然,沿用至今。

    本期专题:民间锣鼓

    民间锣鼓是中国俗文化与雅文化的完美结合。艺术领域与非艺术领域的交相互动,是构成中国锣鼓文化的个性和魅力的根本要素。锣鼓声中,既有着中国锣鼓蒙昧之初的智慧之光,又有着中国锣鼓神秘演化的威严瑰丽。

    大鼓: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打大鼓”白描图中的大鼓为粗腰筒形鼓,上下蒙牛皮,平常置于鼓架,用于器乐合奏及舞蹈戏曲的伴奏。

    大镲:是由派生的一种汉族乐器,为一圆形金属板,呈草帽状,两面为一付,每面直径约一尺,用“响铜”制成。最早在埃及叙利亚等流行,公元350年前后随《天竺乐》传入中国。演奏时两面碰击发出洪亮响声,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和民间歌舞中广泛使用。

    大锣:因锣面较大故称大锣,铜制,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锣门、锣边两部分,锣面中心发音较低,靠边部分发音较高。演奏者左手提锣,右手持槌分别奏击锣边、锣心或二者之间,发出不同的音色和音量,以粗犷、宏亮的音色给人一种震憾。

    (原创作品,版权专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清360行白描图:民间锣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lx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