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甚至可能在你听到这个词,就有一种耳朵起老茧的感觉。“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知恩不报非君子”、 “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等等,这些句子在学校教育中高频出现,“感恩的心”更是各种演出晚会里的常客。
但很多人都会说感恩,唱感恩,却不一定体验到了真正的感恩,甚至对感恩存在误解。
比如,我们都看到过类似的事情,有的学校请来“专家”为学生做“感恩”主题的演讲,专家不停对学生发出灵魂拷问:
-“想一想,你做了哪些对不起爸爸妈妈的事?”
-“想一想,他们对你要求严格,为你付出,是不是为了你好?”
-“父母给了你们无私的爱,你们是不是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们?”
在演讲的煽动下、在众人情绪的传染下,学生哭作一团,回家之后完成给父母洗脚、做家务的感恩作业,并写下感想。
这其实曲解了感恩的真正含义,感恩不是亏欠感。亏欠感是一种消极情绪,会使人压抑、难受,在自己觉得还清之前都伴随着心理压力。而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是从内心自然生发出温暖开阔、使人放松的情感体验。感恩除了给你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还会使你愿意持续地做出亲社会的行为,比如提升和帮助人的关系,或者继续帮助其他人,回馈群体和社会。也就是说,真正的感恩之情,会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靠近,群体关系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感恩并非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这样的低层需求,它不是必须的,也不应该变成你的负担。但之所以整个社会都在提倡感恩,是因为它是帮助人类走出自我中心、自我超越的更高层的道德体验。
它让我们可以选择把目光放到自我之外的世界,关注他人,关注一草一木,关注自我与世界是如何相连的。这种温暖的连接,让我们体验到了更深刻的快乐。
所以接下来,我想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方法去培养一颗真正的感恩之心。
一个最大的前提是,在培养感恩之心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激发亏欠感。
第一,用健康的方式理解和接纳对方的好意。把关注点更多放在这份恩惠带来的积极体验上。比如朋友请你吃饭,你如果答应了,就跟朋友好好享受这顿饭,感受食物的美味,感受朋友的情谊,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花了这个朋友多少钱、欠了他多少人情上。
第二,看到生活给你的礼物时,扩大感恩的对象。有时候你会局限于只看到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其实,世界万物都值得感恩,甚至生命和存在本身也是值得感恩的对象。真正的感恩,是带着尊敬和欣赏之心的,当你对一顿饭、一棵植物、一片蓝天、一道风景的存在都怀着尊敬和欣赏时,会激发自然而然的积极情绪。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推荐两个效果显著又简便易操作的方法给大家。
1.每天感恩三件事。比如,可以感谢自己的老师耐心的指导,让你不再迷惑;也可以感谢自己的同学,在生活中帮你克服困难等等。
2.写感谢信。回忆一直以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给帮过你的人写一封感谢信。
相信通过上面的练习,你一定会对感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这就是你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