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成甲的《好好学习》,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学习竟也不知不觉掉进了陷阱里。只想着多读几本书,读后并没有什么输出,过几天也就忘了书里讲了什么了,还自以为是遗忘的部分都已转化为内在能力了呢。真是应了那句“知道了很多道理,然而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书中成甲老师也讲到自己开始也只是追求读书的数量,忽视了最重要的质量。从书中学习了道理,怎么样给自己带来改变呢?知道、懂得了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相差十万不千里。以慢为快,每读一本书,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书中一句话写出一页甚至十页的思考注释,虽然很慢读完,但是一旦读完,这本书才真正属于你了。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而不是一时的刺激。
成甲老师书中以2012年的某一天反思来举例,每天深刻反思、深度剖析问题的本质,对自己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坚持到现在,复利效应已经很明显的体现了出来。如果只是一时求快,过完就忘,那么人生岂不是一直在低水平重复?何来成长?虽然你只是看起来比较努力而已。这些道理不少书中提到过,也有很多人对我说起过,为什么就没有起到作用呢?回想一下知道这些道理至少是十年之前,也仅限于知道而已。
书虽然还没有读完,我觉得有必要按照书中道理行动起来,开始自己的反思。
1、遇到什么问题?
表面问题:读书越多思考能力越强,误解了读书和思考的区别,认为知道的越多,思考能力自然就会增强。
实质问题:选择了舒适区害怕进去学习区。
2、我的错误假设
以前都是错误地假设读书越多,懂的道理就越多,思考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于是就最大化地去追求读书的数量。
3、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不求思考的读书过程是轻松愉悦的,其实还是停留在舒适区,害怕进入学习区。因为学习区是要思考的,是要费力动脑的,是相对痛苦的。本能地留在了舒适区,长期的舒适区又怎么会让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呢。
4、这样问题过程中,我的心理是怎么样的?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倾向于舒适,而且还总以为我都这么努力了,总得给我一点回报吧?沉浸在自我错误假设之上侥幸心理。
5、问题怎么解决?
根据每天发生的问题,坚持写反思日记。避免流水账,针对每个问题都要深刨,不但记录问题发生的场景,还要记录问题发生时自己的心理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