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微信从单纯朋友圈变成夹杂着工作的社交圈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三天可见。
小小的设置改变却引起众人内心的轩然大波,有玻璃心碎了一地的气愤派,有好内容无法再看的可惜派,有暗恋渠道被堵的失意派,有关我屁事的冷淡派。
他们非常好奇那些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经过调查研究,这帮家伙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一、隐私性
在这个窥探隐私猛如虎的今天,连互联网大佬马化腾也不能幸免,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消息,或者在他人朋友圈留言评论,会完全不带马赛克的出现在媒体通稿中。
于是,我们一方面担心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存在风险,另一方面却需要在朋友圈适当自我表露,以便维持社交形象。在做不到完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有人监视自己的朋友圈,三天可见成为最佳选择。
二、焦虑型
焦虑型的人有着矛盾的心理,既渴望朋友时刻关注自己,又害怕被扒光看透。
正是由于害怕被看透导致人设崩塌,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和不安,以至于生活中不敢做自己,朋友圈中不敢随便发东西。
所以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功能,可以实现与选择性地维持想要呈现的人设。同时,不想被不信任的人做过多的研究和解读,三天可见更像是一个安全的洞穴,满足我们适当遁藏起来的心理。
三、傲娇型
其实是为了告诉大家要及时看我的朋友圈,不及时看就看不到了,快给我点赞,宝宝需要你们的打Call,快告诉我,你们还爱着我。
表面上却要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做一个佛系的发朋友圈青年,不急不躁,看不看得到一切随缘,一面很酷很潮,好像什么都不在意,一面用傲娇向世界表达自己的需求,用属于年轻人的小倔强宣告存在感。
四、从众型
很多人是在顺从大众的选择,当三天可见开始流行,从众可以减轻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感。当他出现一年多还选择随大流,是为了获得圈子的认同。而当身边朋友接二连三的疑问,为什么要设置三天可见,或者有观点对三天可见进行抨击,他会因感受到压力产生心理焦虑,为此不设置三天可见。
甚至有人的朋友圈还会在三天可见和全部开放中反复切换,三天可见也好,不可见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和认同的方式,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如此在意别人的眼光,才会戴上脚链跳舞,不如干脆洒脱点,扔掉条条框框,撕掉前瞻后顾。
爱咋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