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较长,分三篇完)
春天是一个美妙的季节,春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
流浪狗喜欢春天。
他喜欢春天的桃花,一瓣一瓣的落,落在风里,落在河里,落在小燕子的剪刀上,落在小鹿湿漉漉的耳朵里。
他喜欢春天的细雨,一串一串的下,下在云里,下在土里,下在燃起炊烟的烟筒里,下在小孩爱哭的眼睛里。
他喜欢春天小鸟的叫声,一阵一阵的叫,叫在树枝上,叫在山坡上,叫在刚刚抬起头来绿油油的麦田里,叫在睡醒策马奔腾牧羊人的歌声里。
他也喜欢春天的河水,喝在嘴里,甜在心里。
游荡在春姑娘的怀抱里,他感到每一寸肌肤都频频跳跃,每一个细胞都欣喜不安。
“多美啊,是不!”他老爱这样问。
早晨,迎着晨风,他顺着山坡一直走,一直走,看见雄鹰的时候向它问好,看见太阳公公的时候向他鞠躬。
傍晚,踏着黄昏,他去树洞里找小熊,在满是小草的平地上,抱在一起快乐的打滚,野花羞羞的害红了脸。
看见蝴蝶在花丛中偏偏起舞,他跳起来鼓掌。
看见小马在河边喝水,他淘气的给小马溅水花。
他趴在地上,仔仔细细的看着一个个小蚂蚁在搬饭粒。
他躺在树下,让几只小啄木鸟给他挠痒痒。
他好高兴好高兴,好喜欢好喜欢,所有好的情绪都在春天里绽放开尽,毫无遗漏,就连他那奇妙的情感之火,也被悄悄的点燃,徐徐燃起,如袅袅的炊烟,趁着歌声飘散。
他跑到过一个村子里,村子不大,人不多,可是有公路,有汽车,这就表明这个村子还比较繁荣,至少人们的生活还不错。
他看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纸糊的大蝴蝶,孩子们似乎都喜欢蝴蝶风筝,女孩说蝴蝶风筝最好剪,也是飞的最高的,男孩叽叽喳喳的不服气,非要用自己的挺挺比一比。
他爬上一棵树,看见孩子顺着窄窄的一条石路跑,风筝摇摇晃晃,左摆右摆,孩子不停的拉动手中的线,把风筝淘气的身子不断拉正,最后高高的飞到了天上。
流浪狗开心的不行,他也想飞到天上,于是他就抓住风筝线,爬呀爬呀,爬到风筝的背上,他变成了风筝上的一个黑色图案,和风筝融为一体,一道向着白云冲锋。身边飞过的几只小鸟认出来他,跟着他一块飞,风妹妹看见他,也跑来加油助威,太阳公公驱散了白云,笑呵呵的对他点头,流浪狗愈发得意,他又变成风筝的尾巴,卖力的扭动自己身躯,让风筝飞的更高,越过云层,越过他上面的一架飞机,他心想再努力一点就可以投入太阳公公的怀抱了。但是由于他剧烈的晃动,一直拽着风筝的线断了,他就不断的打着旋儿,忽忽悠悠的落了下来,正好落在一只漂亮的猫咪跟前,他瞬间眼睛都直了,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猫咪,一刻也挪不开,他忽然意识到,他爱上猫咪了。
天哪,这真是个可怕的想法,这不符合规矩。
我也知道这有点扯,可是,不管了。
规矩,见鬼去吧,狗还需要守什么规矩。
他从树上跳下来,恍恍惚惚的,心里充满喜悦,这种喜悦不停冲撞他的身体,也流露到表面,他蹦蹦跳跳的,哼着小曲,虽然有点不着调,可无关紧要,看见他的朋友从他着喜悦的表情就可看出端倪。
流浪狗在心里思索:这只猫咪我应该见过的,肯定见过,可是却有点想不起来,莫不是做梦梦见过她,这可能性还是比较大,上次我到河边,就觉得河边有种好熟悉好熟悉的感觉,我敢保证我没有到那里去过,我把这件事告诉猫头鹰,猫头鹰说它偶尔也会有这中感觉,真是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很恍惚,很迷离,像真的,又不像真的,可是那一刻就确确实实的存在着。
流浪狗认为猫头鹰可能了解他这种感受,想要找猫头鹰问问,自己第一次遇到这种事,这种感觉太奇妙了,虽然他相信自己爱上猫咪了,可找个人佐证一下也没什么坏处,也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
他就跑到山上大声叫猫头鹰的名字,没有招来猫头鹰,却遇到了一只花狐狸,花狐狸问他有什么事,流浪狗想既然没找到猫头鹰,问问花狐狸也是不错的,狐狸也是绝顶聪明的动物。
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狐狸,狐狸妩媚一笑说:“你们这些男的,净会耍这种伎俩,讨女孩子欢心,明知道是假的,可女孩子还是会开心的。”
流浪狗摇摇头说:“不不,我说的是真的,我是真的感觉见过她的,不是哄人。”
狐狸说:“真的,那你说说什么时候见过她?”
流浪狗语塞,没有见过,是感觉见过,可感觉究竟无凭无据。
狐狸扭了扭了腰又笑着说:“怎么,说不出来了,你是不是第一次对女孩有这种感觉。”
流浪狗点点头。
狐狸:“那也难怪,以后见得多了就会习惯的,第一次就懂得这样骗女孩,以后啊还不知道多少女孩被你欺骗呢!”
流浪狗着急了,说道:“我,我没骗人,是……”
狐狸说:“好了,这事姐姐可是过来人,我家那死鬼,当时约我的时候就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哎,当年年轻,稀里糊涂的还开心的不行,你呀,直接向她说,这招保管管用”说完狐狸就走了。
流浪狗呆呆的站在原地,他想不通为什么狐狸说自己这样是在哄女孩,他没有哄,这是自己真真实实的想法,心里就这样感觉了,说出来怎么变成哄了呢?
他刚才那开心激动的心情一下子荡然无存,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说对一个地方熟悉,大家会共鸣,同样的想法投影到一个女孩身上怎么就变味了,他很懊恼,心烦,如果自己对猫咪说了自己好像见过她,猫咪会不会也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种搭讪方式,讨女孩子欢心的一种手段,那让自己情何以堪呀!
他头低的下下的,走在山路上,心里唉声叹气。
约莫半柱香的时间,突然他被什么东西打了一下头,他赶紧跳向后一跳:“谁,谁袭击我。”
看了四周仅发现自己面前多了一只老山羊,一脸老态龙钟,身体消瘦的就剩了一副骨头架子,胡子也有点稀疏,不过长的很,和脚平齐,手上握着一根细细的拐杖,虽然细,可支撑一下老羊,还绰绰有余。
流浪狗有点不客气的问道:“刚是你打我。”
老羊不愠不火的一字一句道:“是我打你,我不打你你都要撞上我了。”
流浪狗一听,觉得还真是自己的错,这要撞上老羊,不得把它撞散架了,所以就赔礼道歉说:“对不起,老人家,我没注意。”
老羊慈祥的笑了,说:“没关系,我老人家又怎么会和小孩子计较呢,你看起来有心事。”
流浪狗摇摇头说没有。
老羊又笑了说:“别骗我,你这沮丧的脸相早就出卖你了。”
流浪狗笑笑:“没什么,都是小意思。”老羊说:“有什么事,说出来,说不定我就帮到你了。”
流浪狗想想,告诉老羊也无妨,万一它还真的能帮到自己。它就一五一十的把这件事告诉了老羊。
老羊听完哈哈大笑,说:“你这是,年轻真好呀!”
流浪狗突然一阵害羞,不知说什么。
老羊接着说:“其实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也不是很懂,你说的不错,偶尔我也会突然恍惚,觉得某片林子我去过,某个动物我也见过,可实际上我知道并没有见过,我还问过别人有没有见过我,他们还说我有病,我是有病,颈椎病,但脑子并不乱,也不糊涂,不过也无所谓,可能这种熟悉的亲切的感觉只是个人的,在他们身上并没有相应的给予你,你也得不到反馈。你说的对猫咪的这种熟悉感,是男的对女的熟悉感,我不是很懂不过可以分析下。在说之前我先问你个事,你对猫咪的这种很熟悉是原发的还是自发的通俗说就是你是因为喜欢她,才觉得她熟悉还是你觉得她熟悉,你喜欢她?”
流浪狗想想说道:“熟悉的人我不一定会喜欢,喜欢的也不见得就熟悉。”老羊说:“你的意思就是喜欢是一回事,熟悉是另一回事?”
流浪狗立即回答:“是,就是这样。”
老羊说:“那好,咱接着说。你说狐狸说你对猫咪的熟悉是一种搭讪的方式,一种讨好的技巧,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你否定了了这个说明你不是,那么狐狸难道撒谎,应该不是她没有必要对你撒谎,可是你们两个都在正确的情况下结果迥然不同,又作何解。在老朽看来无外乎两种情况,价值观,滥用。
先说价值观,价值观是普遍的看法,任何事一旦有了差异存在,就会牵扯到价值观,当然,这件事是不违反道德观念的,不能说一个人觉得偷窃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人觉得偷窃要严惩,这就没什么好谈价值观的,这种事自然也属于价值观的不同,不过这有种很明显的好坏区别性的问题不必拿价值观来谈,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两种观点都正确下的价值观,如同小马过河里黄牛说河水只有小腿那么深,而松鼠说河水不能蹚,会淹死人的,他们两个的观点都正确,但毫不相同不同的价值观主要来源家庭教育,社会活动个人感悟,孰重孰轻,不好裁决,家庭教育有对孩子早期成长,思维观念的形成,善恶的区分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形成,父母的引导,规劝,帮助,启发,以及自身的行为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孩子长大后对社会有那么点不好的影响,父母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当然有人会说同一个家里长大的孩子价值观也不一样呀,你像那个故事不是说妈妈带两个双胞胎女儿到公园里去,一个孩子说妈妈这个地方不好,花下面有刺,另一个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刺上面有花,这我只能说你想多了,我在这里讲的就是不同,我又没说不同的家庭里的孩子有着相同的价值观。
随着孩子的长大就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其他的人,各种形形色色,男女老幼,好坏,善恶不可计数,这些人都怀揣着不同的价值观,大家做着不同的工作,身在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人对自己会有不同的影响,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很大的道理,受到别人价值观的施与,或者某种不得已的附加,你的已存的价值观就会改变,有时是你自愿,有人在你面前做过实验,得到你的认可,有时生活所迫,或许不得已。
个人感悟就是个人的理解,自我价值觉醒。这在一定程度上先天就会有,就像天才就是天生的,后天如果培养成材只能说是人才。个人觉悟会受到前两种条件的制约,在家庭成长,社会环境,生活环境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自我觉醒,这个也是价值观最重要的阶段,前面的种种因会造成后面的果,会让你价值趋向愈发明显,更加自然,内心的诉求反馈到大脑皮层,然后会传达到每一个人神经末梢,让你总会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变得更加特异,当然,如果自我觉醒慢,或者自我觉醒意识浅薄,你就会随大流,或者停滞在上一阶段的价值层次上。
所以很多谈话时候其他人就会向你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流露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他们是在拿着自己的生活认识,社会经验,从自己比较认可的观点向你阐述,也甭管你的想法,你到底会不会接受,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观正确,还和大众站在同一高度上,就认为你也应该向他们这样看待事物,积极进取,而且更为可笑的是他们自然而然会把你看做他们的一份子,当你表达不同的观念时就会受到赤裸裸的嘲讽,还会被和他们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们抛弃,就像大家说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做出一番大事业,而你却甘于平庸,满足于父母儿女温馨的这种小家庭里,或者避世回归自然,就遭到积极派打压说你不思进取,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殊不知这种行为迂腐至极,他们就体现了人生价值了,他们就敢保证他的价值观正确,人生完美,既然不敢保证,还拿什么大道理引导规劝别人。
再就是滥用。滥用这东西存在时间长了,不过提出的时间却比较近,一百多年前有人说过,泛滥就会沦为垃圾。到了现在泛滥尤为严重,词语的滥用,文化的滥用,服装的滥用,比比皆是。古语云:物以稀为贵。稀有才会被人们珍惜,少才会被大家供奉,但是少了就会成为一种特权,大家认为在这民主的年代,不该有特权,于是就撕毁上一期的传统,改为这一期的时尚。在我小的时候,像大师这两个字是多神圣的存在,不是什么人都能叫大师,要指那些特别有才能,造诣极高在某种领域犹如风向标的人物,他们才会被叫大师,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称呼,现在呢,稍微有点能力,有点作为,混的有点名堂,大家就冠以大师之名,大街上随处可见,什么人都可以叫大师,大师变得平庸,大家叫着叫着就变成了一个词语。还有女神这个词,以前几乎是没有女神这个词的,一声美女尽显倾国倾城,万里挑一,大家怀着恭敬的态度,战战兢兢的无不仰望,现在美女满大街都是,漂亮的,不漂亮的都被叫美女,然后稍微补点状就会变成女神,对于大众来说,美女开始变得具有调侃性,几近沦为略带不恭的词语,而女神也从神坛降落的千家万户,芸芸众生看着女神也心平气和的多了,再也没有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力感也不会再有得到至宝时那种得意,荣耀,满足。
有人不同意这是词的泛滥,他会把这规划为文化的繁荣,文化格调的提升。这纯粹是扯淡,如果说这是文化的提升,那么这种提升就是对文化的一种破坏,糟践。文化的提升应该在其他方面进行提高,不是把词语的泛化,文化的降格作为根基,这种文化降低让大家都感觉自己逼格提高,都视为自己更加文明,时尚。不错,看起来似乎确实是这样可是实际上恰恰相反,更加暴露出了大家这种急切追求文明的慌不择路的心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的文化像是一棵参天大树他长得很大,很高,以前我们是站在它的脚下仰望它,充满敬意,而现在我们技术强大了,需求增多了,我们一下子跳到了它的树干上,找到了许多较为以前高雅的东西,我们就争相使用,可是还没有给大树充足的养料,足够的阳光,大树纵然还是那么繁茂,可是它再也没那么高了,因为我们爬了上来还不是几个人,而是所有人一起上,普遍意义的提高。仔细想想,这种普遍意味着什么普遍就是潜在的落寞,思维的空虚,用文化的腐化作为阶梯,使自己逼格快速增高。如果海平面还不断的上升,它上升的速度自然要比高山增高的速度快的多,那么相应的来讲高山是不是就会越来越矮,一旦有那么一日,海水越过高山高山还会存在吗?
老羊拿手扶正眼睛,若有所思,也不再讲话。
流浪狗看着老羊,这才发现,老羊竟然戴着眼睛,刚才怎么没发现,难怪老羊这么博学,他一直都尊敬戴眼镜的人,因为这些说的话他老听不懂,可是在很久很久之后,再想起来感觉还蛮有道理的。
老羊回过神来对流浪狗说:“越老就越喜欢唠叨,说的多了,突然就停不下来了。”
流浪狗说:“没关系,反正我也没听懂。”说完他突然觉得是不是太没礼貌了,老人家口干舌燥的说了半天,即使没听懂,也不该说出来。
老羊微微一笑说:“没关系,懂就是不懂,不懂就是懂,该懂的迟早会懂的,不懂得也不必懂,懂也没用。”
流浪狗点点头,虽然还是一头雾水。
老羊说:“回到我们开始的话题上,狐狸的话一来表明她和你对这种熟悉的看法不同,你们拥有的价值观不同,二来说明这种熟悉已经老生常谈了,大家用惯了,
使用的多了就被沦为平庸了,可能也会遭到某些人的反感。”
流浪狗心里一慌,老羊的这句话他还是听懂了,现在其他的什么他倒不关心了,就是她会不会反感,他赶紧问老羊:“那我应该怎么做。”
老羊:“年轻人,未来的路要自己去走,不要一味的问别人。”
流浪狗:“可是,我……”
老羊:“勇敢一点,要敢表达自己,凡事总有例外,你试试总没什么坏处,如果你不试,永远就不知道对错,听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投影在自己身上完全就是两码事。”
流浪狗想了想,觉得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试试才会知道,这样一想他就豁然开朗,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他告别老羊,又高兴的蹦蹦跳跳的跑下山坡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