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哈3:17】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
【哈3:18】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 神喜乐。
先知哈巴谷以惊人的信心宣告说:"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没有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
我们从"虽然"来看,朋友,这是怎样可怕的景象?这不是六灾临门吗?不要说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即使是在今天,这个灾难也是非常沉重的。失去了这么多,甚至连养身之物也失去了;这对于每一个具有肉身的人来说,不能不认为,也不会不感觉是莫大的痛苦。
一个人,如果他就是为追求这些、占有这些、享受这些而活着的,那么,这些自然也就是他欢欣喜乐的全部泉源。如果不幸而失去了这些,那么,他的欢欣喜乐自然也就荡然无存。
一个人,如果处于这样的境地仍然能欢欣喜乐;那就证明,他虽然失去全部这些,却没有失去他的全部。因此,他的人生并未因之而空虚,他的精神并未因之而崩溃,他也并未绝望地倒下。可以预期,只要他一息尚存,他那喜乐的歌声也将不会停止,他那饥饿的脚步也将不会后退。
哈巴谷不是不知道他失去这些的严酷意义,他并非无视他所面临的危机;但他因之而活、为之而活的真理并未失去;他欢欣喜乐的根本源泉并未失去。所以他在一一列举危机的现状之后,仍然能坚定地宣告说:"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
"虽然"加上"然而"之后,朋友,这又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何等截然不同的壮烈雄伟的图景?!
哈巴谷的凯歌是在痛苦的遭遇之中,而约瑟的未婚妻玛利亚的凯歌,则是在痛苦的遭遇之前,在勇敢地自愿承担艰苦的重任之时。她说:"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上帝我的救主为乐。"
我一直记得我小时候所去的一个小小的礼拜堂,讲台两旁就是写的这两行大字:"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神为乐。"曾经也在那个小礼拜堂里敬拜过上帝的父老兄弟姊妹,想必也还能记得的。但愿这句话的原则精神也确实为我们所有,并指导着我们的一生。
人们习惯于将喜乐与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称之为福乐。这当然是对的。一个人,身体健康,工作胜利,衣食温饱,处境平安,如果仍然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那真难说他是怀的什么胎了!──也有可能就正是鬼胎呢!
但是,人生岂会是一帆风顺的呢?如果航行错误,或者大雾迷漫,也会有搁浅触礁之厄。即使一帆风顺,如果是十二级的顺风,难道又会真使你十二级地幸福吗?你的喜乐又在哪里呢?
比如说,朋友,人们在一个丰盛的筵席上,因什么而喜乐?
有一种以口福为乐的人,将仔细地品评席上的佳肴美酒。他可能十分喜乐,也可能因某几样不合口味的菜而使自己的喜乐逊色,也可能十分不乐,大为扫兴。
有一种以朋友相聚为乐的人,他的喜乐是不会受酒菜的影响的。但同席的人中若有他的冤家对头,或是他所反感鄙视的人,恰恰又在身旁;那,他的喜乐也将大打折扣,甚至会中途告退,颓(tuí)然(或忿然)而返。
然而,尊重筵席的主人的人,以主人的盛情为重的人,他将怎样呢?他喜乐的泉源是什么呢?他会因某一只不合口味的菜,某一位不顺眼的宾客而失去喜乐吗?甚至责难于主人吗?
这只不过是作为比喻说说的罢了。朋友,在我们的人生舞台上,天路历程中,我们的心尊谁为大?我们的灵以谁为乐?我们要因谁欢欣,因谁而喜乐?什么样的喜乐自然是由什么样的泉源来决定的!你怎能指望涓涓细流的泉源会涌出波澜壮阔的喜乐来呢?
主所赐的喜乐,也就是因主而得的喜乐,和主所赐的平安一样,既不是人所能赐的,也不是人所能夺去的。
哈巴谷的喜乐就是这高级的喜乐;尽管陷身于六灾之中,仍然可以昂首歌唱不停!马利亚的喜乐不也是如此吗?她满心喜乐地阔步迎向那为了忠主所托而不可避免地来自某些方面的恶毒袭击,并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忍而受之,战而胜之;因为她尊主为大。他们灿烂明净的喜乐,犹如有一首诗歌内所唱的:"喜乐潮,溢我魂,如海涛之滚滚;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朋友,对于我们信主的人来说,当我们在幸福之中,我们应该查看,我们的喜乐是从主而来的吗?当我们在不幸之中,我们的喜乐如果也就立即烟消云散,这就更值得我们警惕的了,这就反映出主在我们心中所处的地位了。
我童年所寄居的一个小镇上,有个搭棚而住的穷苦人家;一家七八口,简直比赤贫还要贫,真不知道他们是何以为生的。这位户主在忧愁烦恼的浸泡之中,成了家庭的暴君。但他也常常有那么一段快乐的时光,那就是醉酒。即使是在冬天,他也只穿一条短裤,露出浑身的癞皮。他左手捏住一把瓦酒壶,右手拍着胸脯,在街中心醉步晃荡,喜笑颜开地往返游行。他在哈哈大笑声中蔑视苦难,满口是:"不怕!什么都是假的!"他亲切地向大家问好,他温存地抚慰妻儿老小。他的肚里充满了老酒,他的心里充满了喜乐。他喜乐的极点是烂醉如泥,跟死人一般地躺卧在任何地方。
有人认为哈巴谷式的喜乐也属此类型。朋友,你以为然吗?真理的高峰与谬误的深谷有时往往会极为相似,只不过,一个是正号,一个是负号罢了;只不过登上顶峰是难的,滑下深谷是容易的罢了。
然而,有真实的依据可以喜乐的人,就都会喜乐吗?这也并不是必然的!俗语中所说的:倚着自家的稻囤子饿死;手捧着金饭碗讨饭;自寻烦恼……,不是就说的这种人吗?
我们同样属主的人,却未必都具备哈巴谷式的喜乐,也类乎此。
我们在可安息的水边都喜乐,喜乐的级别是不容易看出来的。因为,因可安息的水边而喜乐与因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而喜乐,都是常规的,而又是重叠在一起的。但在行过死荫的幽谷的时候,不同级别的喜乐因着对上帝的旨意、上帝的作为的理解的程度不同,就逐步地分离开来了;最后,哈巴谷式的喜乐就分外显明了。
仅仅是在幸福之中尊主为大,以神为乐,满口哈利路亚感谢赞美主,这样的喜乐虽然也不错,但撒但却鄙薄得它一文也不值。在《约伯记》中就透露出这个秘密。
经上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什么级别的喜乐,它作为良药的治病效果也将达到什么级别。伪的,丑的,恶的喜乐,它的级别是饮鸩(zhèn)止渴的解渴药;而哈巴谷式的喜乐是治什么病的良药,那就让我们都来亲自尝尝吧!
一个学艺的孩子,若能因他可以信赖的、严格施教的师傅而喜乐,这个喜乐就是医治他的疲乏、倦怠、灰心、失望、胆怯、退缩的良药;或者浮光掠影,华而不实,或者投机取巧、急躁冒进,或者捕风捉影,盲目蛮干……等等病症的良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