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章:往事再回首(1)

第一章:往事再回首(1)

作者: 白色绸缎 | 来源:发表于2024-03-31 18:58 被阅读0次

    慌乱大逃亡

    平津沦陷,日机对南开大学进行了轰炸,校长张伯苓当场昏厥,当天下午,以悲壮的语调和不屈的精神对《中央日报》记者发表谈话: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奋励。蒋介石也表示: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即有南开。他们的谈话,为平津教育界人士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民族生死存亡之际,102名文化界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联合发表声明,揭露日军罪行,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一些高校迁往内地办学。国民政府决定在长沙和西安两地设立临时大学。战时中国教育即将揭开新的一页。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悲壮的知识分子大撤退开始了。

    北大善后工作落在北大秘书长兼历史系教授郑天挺身上。郑天挺全部身心用于保护校产和组织师生安全转移中来。

    日军窜入清华园,窃取大批珍贵图书、仪器设备用卡车装运出校园。并把“校产保管委员会”人员驱逐出校,冯友兰等几个留守教授觉得政权已经失掉,决定南迁,无限悲怆道:我们都是丧家之狗啊!

    别了,北京布胡同三号

    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住宅,夫妇服务于一所民办机构中国营造学社。除公办几所名校及南开大学之外,政府一概弃之。梁夫妇只能自逃自生。其间,梁的校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忠尧求助他,二人一起冒险潜入清华园,把赵从英国带回祖国用于科研的极其珍贵的高能物理材料50毫克镭转移出来。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和孩子外婆,同清华大学岳金霖等几位教授经一个月辗转到长沙,体弱的林徽因到长沙就病倒了。随后,抱着盛放镭的咸菜坛子昼伏夜行的赵忠尧也一路颠簸到了长沙,形如乞丐。十几天后,梁思成老友李济和弟弟梁思成也到了长沙,大家百感交集。

    大师云集清华园

    1921年初,北大在蔡元培校长倡导下创建研究所国学门,开创了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学问的先河。1924年初,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筹建大学部的同时,筹备创建研究院。限于条件,先设国学一科,培养目标是“训练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研究人才”,后被社会广泛称谓之国学研究院。由此,清华园大师云集。

    王国维,不观王国维之学问,不知大师之大,高山之高。利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首次提出“美育”一词,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德、智、美、体四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教育之宗旨为培养“完全之人物”,为中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创建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通过对殷墟出土甲骨文研究这一视若生命的追求,以不足50公斤的瘦弱之躯,借助思想学术的浩然锐气,轰然撞开了迷蒙遁隐几千年的殷商王朝大门,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一下子延伸了近一千年。王国维也因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学术贡献,一举成为甲骨学的鼻祖和“新史学的开山”(郭沫若语),后世评价王国维学问之博大精深,有“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陈寅恪语)的高度赞美。

    梁启超,不仅是名满天下的国学大师,还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言论界的骄子”和“舆论界的权威”,他那宏阔深邃的思想、词锋如剑的演说,如一道道耀眼刺目的闪电,在昏沉沉的中国放射出灼人的光芒。其思想锋芒皆具有气贯长虹、移山填海的浩浩威势。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他在清华的演讲:君子自勉,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沞流离,不屈不挠……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另两位大师,号称“汉语言学之父”的哈佛博士赵元任,史学奇才陈寅恪。

    紧随的是另一位后来被誉为中国人类学和考古学之父的年轻“海龟”李济,我们钟祥人。他与国外机构考古研究提的两个条件(一,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工作,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二,在中国掘出的文物,必须留在中国)开创了利用外资搞科研的先河,既维护了主权,又公平合作。

    2024年4月1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往事再回首(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zv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