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发现“不写就出局”群中留有作业,题目是“看见”,此时正在休假的英子想,这个题目既好写又不太好写,因为每天我们都在“看”,满目的景色,满目的人群,满目的……,究竟“看见”与否,那就不知道了,“见”中有过心过脑有感受之意。
自从进入简书,英子看见的东西越来越多,她非常感谢自己走进简书,每天记述所看所见。有时她把自己看见的事和物,随时记到备忘录里,因为及时的感受,瞬间触心,如果不记录下来,随后就忘。
这次去普者黑一日游,从出发到返程,路上和游中所见,有许多人和事令英子非常感慨。
01
在候车室候车室时,英子看见对面坐着三位男人。一位黑瘦的男人坐在轮椅上,是位残疾人;一位把腿蜷曲在凳子上,双手揽腿;一位闭眼休息,似是假寐。那位坐轮椅的男人一直在说话,揽腿男人一直在听,偶尔插一句话。那位坐轮椅男人手拿一个矿泉水瓶子,瓶子里装的是水还是其他,不得而知。但英子观察,通过他说话的状态,分析应该是酒。因为候车时间较长,那个男人从一开始说话比较正常,到后来滔滔不绝,偶尔还大声说句话,引起周围人侧脸看着他,因为是方言,英子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别人看他,他也没什么反应。再后来他就开始唱歌,更不知道是什么曲调调。英子想,这个男人应该有酒瘾,不知是他自己把酒装进瓶里,还是别人帮助着他装的。看着他坐轮椅的样子,残疾得倒不太厉害。是有酒瘾还是有其他心事,借酒消愁?看这三个人的状态,像是在哪打工的人?因为都被太阳灼晒得倍儿黑。
这三个男人的状态,仅仅从外表看,那个假寐的男人,还是比较深沉,他一言不发,只管自己休息养神,任世界喧嚣不已,我自岿然不动。蜷曲腿的那个男人偶尔应和残疾男人几句,表情还有点无奈,就是那种不得不应和他,又怕冷落他的样子。滔滔不绝的残疾男人给人那种人生如梦,不醉不休,醉才方休的感觉。也许,三位男人还有许多他人不知的故事。
02
英子和先生乘高铁来到普者黑车站下车,有女儿预约的接站小哥在外等候。他打电话主动联系英子,告诉英子出站后直走50米,车的尾号339,在出租车前面等候。英子照他说的,行走50米到一条道路旁,出租车前面有许多车辆,找不到尾号339出租车、快车、私家车全部堆积到马路边。接站小哥电话再次打来,耐心地告知英子他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去找他,他的车被堵在了里面。英子和先生不慌不忙,慢慢找吧,肯定能找到。既然出来旅游,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接受所有的发生。
找不着,那就往前走走,车肯定是向前开的。走到所有车辆的前面,英子再次联系司机小哥,告诉他,她手里举着一个红色的袋子,司机小哥说:“看见了,你们在马路边,我马上过去。”
终于接上英子他们,车徐徐向普者黑驶去。这时,英子仔细瞅看司机小哥,看样子,男孩应该是80后,胖胖的,黑黑的,口里嚼着口香糖。看貌相,英子觉得男孩似乎有些吊儿郎当,瞬间胡思乱想:不会把我们随便拉到哪里吧?转念一想,绝不会,绝不会,旅游的地方管理还是都很规范,又是网约的司机。想什么呢,英子笑自己以貌取人。边开车,司机小哥边介绍普者黑这几年红火的原因和目前景区发展的现状。他说他就是普者黑村的村民,知道我们住在了仙人洞村,他还说,住到普者黑村也挺好的,下次一定住到我们村子体验体验。我很喜欢这样的人,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它真好还是假好,我都能看到它好的一面。他还说,住到仙人洞村也不错,下次再来一定找我。
看着其貌不扬的胖胖的司机小哥,感叹他的热情和情商之高。马上就到目的地,他说:“时间不早了,我带你们走个近路。”穿过普者黑村,再驶过一座小桥,拐弯一条小窄路,是仙人洞村村口,有栏杆阻挡车辆出行,车辆一律不得入村。司机小哥认为自己是邻村人。说:“我试试看能否通过。”下车和负责看护栏杆的人通融,那位老人坚决不答应。我赞许这样,既然有规定,那就任何车辆不得入内。
司机小哥有点抱歉地告诉我们:“那你们就下车吧,最多走五分钟就到仙人洞村了,进村以后见桥就拐,从桥上过去,拐两个弯就到了你们预订的民宿。”谢谢司机小哥,给他付费后,他说:你们什么时候走,联系我,我还送你们。”然后又交待英子返程那天退房后先坐马车到那个大停车场,在那里会合。热情周到细致,和司机小哥挥手告别,心里暖暖的。
03
到达的第一天晚上,英子和先生在仙人洞村寻找特色饭店,慢悠悠地走在窄窄的石板路上,观察着路边店里的店主和顾客。
一家三口坐在一家米线店里,女人那落寞的表情,引起英子注意,男人坐在对面手拿手机,儿子坐在女人侧面,大概十二三岁的样子,手里也拿着一部手机,父子俩都在津津有味地看着。
儿子手中的手机应该是妈妈的,妈妈面对着桌子上的两盘菜,没有动筷子,似乎若有所思,表情有点落寞。
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离不开的最亲的“伴侣”,手机里的繁华热闹,使人忘记了身边的亲人。
走着走着,又看见一桌子人围在一起吃饭,似是三代人游玩回来,在吃晚餐。两位老人的表情很疲惫,也不快乐,其他的人都是人手一部手机,老人敢怒不敢言。
想必是带着老人出来游玩,可是,时时让老人感到被冷落,孩子们照顾不到老人的情绪,使老人非常落寞。年轻人能注意到这些的,还是少数。
走着走着,路边一位男人手拿手机,刷看小视频,还不时嘿嘿笑着,旁边一女人在照看两个孩子,稍大一点的,大概就是四五岁,小一点的,应该在一周半左右,刚会走。稍大点的坐在路边吃东西;稍小点的,一直乱跑。女人一会儿看看大一点的孩子,一会儿又拽回小一点的孩子。男人津津有味地继续刷看手机,似乎女人忙大忙小,跑前忙后跟他毫无关系。看着女人偶尔斜看男人一眼,无可奈何的样子,英子竟有些心疼她,心想,是不是不敢跟男人发火啊,为了外出游玩不吵架,这得委曲求全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啊?宁肯自己照顾孩子辛苦些,自己委屈些,除此之外,那还什么办法呢?
04
英子和先生漫步在天鹅湖景区,三四公里的路程,对他俩来说,是一种常规锻炼和享受。走到一半的路程时,对面走来一位大约70岁左右的老太太,两条腿弯曲得非常厉害,拄着拐杖,非常吃力地行走着,前面行走着一位中年男人,英子先生对英子说,像是他儿子吧。英子说“不太像吧,怎么会跟母亲离得那么远?母亲还在后边拄着拐杖。”
英子说:“老太太是从天鹅湖的二号线出发,已经走了大约两公里左右的路程了,如果走到一号线位置,还得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这怎么可以走到呢?只有终点有观光车可坐,这也是景区不人性化的地方。
看着老太太拄着拐杖那坚毅坚强的表情,英子佩服老太太的同时,心疼老太太的不易,儿女们太忙?还是老太太非要过来游览,前面两三米处假如是她儿子的话,怎么可以不搀扶老人,或者联系景区提供个性化服务?
没有儿女照顾的出行,如果是老太太自愿,那得有多大的毅力和坚强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看见这位坚强的老太太,英子心里阵阵波动,当他们相向走过,英子驻足扭脸,看了老人家好久,才向前走去。
05
英子一日游回来,站在民宿门口,欣赏着夕阳下的美景。这时, 她看见一位老人和两位中年女子、一位中年男子在木桥上挥挥舞着双臂,嘴里喊着:“跳啊跳啊”,老人笑嘻嘻的,一会儿单手举起跳着,一会儿双手举起跳着。英子被这个画面感染了,走下台阶,询问老人多大岁数,老人说:“我90岁了。”看来老人耳不聋。英子说:“老人家,您跳得太好了,我去给你拿放音盒,放上音乐一起跳。”老人说:“好啊,好啊。”
英子回到房间拿上放音盒,放上音乐,老太太和她身边的中年男人一起跳起来,英子随手录下视频,留住这珍贵的画面:慈祥的笑容、美丽的景色、身边的亲人,这才是人人都向往的老年生活,90岁的老人,身体还这么硬朗,能够畅游美景,敬佩羡慕这位不知名的老太太。
还有三年就是花甲之年的英子,这位九十岁的老太太妥妥地成为她身边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