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弟发了个微信聊天截图。原来大舅舅的孩子小亮弟弟,终于要在10月3号香格里拉酒店宣誓结婚了。想想这么多年来,小亮在秦开疆扩土,买了房子车子,成家立业,家人们也都跟着开心。
还有记忆里那个拖着鼻涕虫读幼儿园的风龙弟弟,早已经大学毕业,是一名光荣的海警了。
还有每次微信朋友圈,必给我点赞的小舅舅,也是很多年未见,没有再收到他鼓励我要好好读书的信了。
提起姥姥家的亲人,就想起我们小时候最温馨的情景: 盼着来信、读信、写信、寄信,还有每次打开邮政包裹时的惊喜。有时是爸爸心心念的大黄米、松蘑,有时是舅妈给我们织的漂亮毛衣,有时是香喷喷的松子榛子,吃都吃不完。
后来电话、手机普及,往来信件就渐渐少了。高铁、飞机四通八达的时候,我们就长大了,微信里互动频繁,墨绿色的邮筒就渐渐的被深藏在心底,与我们的亲情、生命融为一体。
我们已经长大,过去成为记忆,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有谁在意儿时记忆坚,为往昔亲情、友情、真情坚守吗?
真的有。
深圳福田就有家小店,门口的小邮筒也在街头矗立了13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深圳的街头,依然每天都有人写信寄信。小店也为邮筒坚守了13年。
特别值得欣喜的是,这家小店最近变化很大,装修陈设都时尚了很多,通过零*售*通*的数字化工具,销量不断创新高,日营业额超过了一万元。利用大数据分析,现在这家小店还卖上了校服,焕发了新活力。
小店生意越来越好,那这个邮筒就会一直被守候下去。这份温暖的情怀、浪漫诗意,也将在日息万变的深圳永久流传吧。
无奇不有咖啡生活馆
2020.09.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