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我学到了什么?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我学到了什么?

作者: 岁月莲上写诗 | 来源:发表于2020-04-30 17:21 被阅读0次

    #我的100天读书日记#6/100

    2020.04.30 Day 6

    书籍:《学会提问》

    作者:【美】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金句】

    1、“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2、“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

    3、“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4、“你总是在找更好的证据,如果一根筋地去找完美证据,那你肯定要泄气。”

    5、“有相关并不能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6、“当你遇到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

    7、“涉及规定性论题的完整推理离不开理由和价值观假设。”

    8、“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做重要的基础。”

    【知识】

    3——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

    “4”——4种思维:

    1、“海绵式思维”的优缺点:

    优点: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多;思维方式是被动的,来得轻松又快捷。

    缺点:没有提供任何方法,对吸收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取舍。

    2、“淘金式思维”的优点:

    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旨在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

    换句话说,采用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常常质疑作者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目的是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3、“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目的就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

    4、“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并不一定就要迫使我们放弃自己的初始看法。

    “4”——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4个价值观:

    1、自主性;2、好奇心;3、谦恭有礼;4、以理服人,逢人必敬。

    “3”——3个概念:

    1、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分为两种:

    “描述性论题”——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即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即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2、结论——即作者或演说家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结论本事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有证据或其它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3、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2”——2种假设:

    “价值观假设”——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

    “6”——找结论的的6条线索:

    1、问问论题是什么;2、寻找指示词;3、在特定的位置查看一下;4、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5、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6、问一问“所以呢?”

    “19”——谬误的19种分类

    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1、“人身攻击谬误”——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2、“滑坡谬误”——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3、“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4、“偷换概念谬误”——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直接的转换被人除了,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5、“诉诸公众谬误”——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6、“诉诸可疑权威谬误”——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说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7、​“诉诸感情谬误”——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8、“稻草人谬误”——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他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9、“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10、“乱扣帽子谬误”——指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的解释了这一事件。

    11、“光环效应谬误”——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12、“转移话题谬误”——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问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问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这个例子中的谬误顺序如下:甲主题准备讨论,乙主题被介绍进来,好像和假主题有关,实际上并不相干;甲主题被置之不理。

    13、“循环论证谬误”——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14、“以偏概全谬误”——指一个人只根据群体中极小一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15、“强求确定性谬误”——指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被抛弃。

    16、“错误类比谬误”——指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又相关的不同点。

    17、“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指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18、“因果混淆谬误”——指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19、“忽略常见原因谬误”——指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3种因素在起作用。

    20、“事后归因谬误”——指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关键问题

    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我学到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ft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