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温电影《面纱》

重温电影《面纱》

作者: 白小小 | 来源:发表于2022-05-16 08:35 被阅读0次

翻到一部老电影《面纱》,大致还记得情节,但还是决定再看一遍,这部毛姆的小说没有看过,估计电影也未必忠实于原著的表达,但是重温一遍,确实也关注到了一些不一样的细节。

这个故事自然是围绕着男主沃尔特和女主凯蒂的婚姻和爱情而写的,两个演员都很有味道,特别是女主角,心理变化演得很到位,从开始对丈夫清冷性格的倦意,对异国生活的厌烦,到慢慢对丈夫的理解和关切,逐渐开始融入环境和接受现实,如今再看这部片子,对女主有了很多的感同身受,对她的情感有了更多的共鸣。

面纱这个名字,看过原著的人,通过作者的文字表达,大概会有很多不同的了解,大多的解释是婚姻里夫妻之间的各种心思,女人外遇等等如同看不见的面纱一样,不易轻易揭开,这一点电影里交代得挺清楚,西方人直接的情感沟通,男女两人话不多,却把各自的感受都交代得很充分,这层面纱并不是很厚,虽然最终男女阴阳两隔,两人之间倒没有什么误解,情感关系上倒也没有多少遗憾。

故事的背景大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中国十分贫穷落后,而英国是科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电影还原了当时西南乡村的场景,一看那连绵的山形,就觉得是桂林山水,查了一下取景地果然是号称“小桂林”广西贺州的黄姚古镇。乡村景色拍得颇有中国水墨画的味道,薄雾笼罩,清净悠远,可是电影里在英国人生活的阳光明媚,色彩鲜艳的对比下,那样的场景下,更明显的却是当时中国老百姓触目惊心的贫穷,人民的封闭,生活方式的原始和简陋,军阀的愚昧,那个不堪回首混乱的旧时代。

再次看到这部片子,其实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想我们民族苦难的时期,其实仅仅过去百年而已。当时远隔重洋的英国人,深入当时满目疮痍的中国乡村,大概也是没有心思去欣赏什么美景的,就算是如今的我,都无法想象去那样的环境该如何生活和工作,何况还有瘟疫肆虐,而更难的还有无法沟通和交流的文化隔阂,这种隔阂在当时更加如同无法掀开来的面纱。

故事里的人物为什么要去那里呢?电影中没有着力刻画主人公的崇高和勇敢,倒似乎有点为了跟出轨的妻子赌气,或是为了学术上的痴迷,但是无论是何缘由和动机,故事里的他的行为的确如白求恩一样的伟大和不凡,试想,如今的我们,如果去一个瘟疫肆虐的非洲国家,又有几个人会有勇气做出这种选择呢?

想想毛姆的笔下创造了一个个他当时所在的英国社会,异乎寻常地存在,不走寻常路的那些人物,跟这个故事里病毒学家沃尔特一样,如《刀锋》里的寻求生命意义的拉里,《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画家思特里克兰德,包括《人生的枷锁》,大概毛姆的小说都有着类似的精神内核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电影《面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hb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