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共享单车回家,随便扫了一辆,骑上去后发现右边把手的皮套没了,嗨,得了,就这么凑合着骑吧。结果这辆车贼好骑,又轻省,骑起来又快,好几辆开的慢的电动车都被我超了,真真儿是少有这么好骑的共享单车。
于是后来我就想呀,为什么这辆车这么轻省这么好骑呢?猜想可能就是因为骑的人少,所以损耗就少,保养就好。骑着人少,自然是因为它少了个皮套把手,卖相不好,除了我这种二五眼儿,眼光精明的人自然望而却步。
进而我又想,很多人和事不也都是如此嘛,也许只因为一个照面儿没看对眼儿,就擦肩而过,错过终生。也许只是因为一点小瑕疵,就被埋没了前途,或失去了机遇。可见这世上伯乐确比千里马更难能可贵。也可见不能因为一点小瑕疵而否定一个人的才干,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而否定一件事情的可行性。
然后转念我又想起了庄子笔下的大树,树干内部已经枯烂了,不能盖房,不能做家具,完全是一副糟朽不成材的样子,正因此而躲过了木匠的劈砍而存活壮大。这辆车也正败者一点瑕疵所赐,而劝退了一些人,少了许多劳损。如此看来,又觉得这一点不成才的糟朽是一种莫大的智慧了。凡事那么精明能干,那么拔份儿要强,殊不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世人都摩拳擦掌削尖了脑袋提升自己,却几人有宁武子那样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一辆单车竟引发了如此多的遐想和感叹,仔细看来每个道理似乎都很通顺,区别下来却又迥乎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可见每件事情都不绝对,切入角度不同,自然得出不同结论。这正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谁的道理都是道理,没必要强加于人,也不用自己一条道儿走到黑。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但求从心所欲,道理不过是服务于心欲的工具罢了。所以小人也有缘由,反派也有魅力。难的不是满嘴火车的道理,而是那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泰然处之。
所以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却又总是摇摆不定,似乎两边都可以,却又两边都非议。没有常态,没有常型,总是似是而非的唱反调,这大概便是古之圣贤们的所作所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