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工商银行办理业务,早上9:00银行开门,我9:20到,大厅已坐了十来个大爷大妈。取了号,26号。抬头看屏幕,已经叫到了13号。于是坐在和蔼的大爷大妈旁边静静地刷着微博等待。大厅里一个小姑娘在不停地对每一个刚到的人说着“您好,请问您办什么业务”,然后帮着取号或者引导对方可以去自助机上办理。
等了几分钟,还是13号,这时大厅开始骚动。一年轻小伙子在旁边甩着手里的排队号码,另一只手挠着胳膊急吼吼地说:“你们柜台怎么开这么少?急着办事呢,这蚊子都咬了好几个疙瘩了!”这时,我才发现,一共四个办理窗口,现在只开了两个。
小伙子一开口,旁边一大爷也紧跟着嚷了起来:“你们这大清早就才开这么两个窗口,这可不行!你看那么多人等着,还都是老人。”大爷板寸发型,白发中夹杂着不多的黑发,从体型上看年轻时定是身材魁梧,如今声音且还洪亮如钟。
大爷一声吼,有大妈也嘟囔起来:“就是,这么半天才叫一个,这中午还得回家做饭。”然后就是一片喧闹声。旁边刚才一直在询问办理业务的小姑娘满脸通红,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这时,来了一个中年大姐,估计是大厅负责人,大姐笑着对大爷说银行开几个窗口要看什么量啊啥的,我也没听懂,大致意思估计是开的窗口数量,跟这个银行网店的业务量还是存款量啥的有关,银行还有其他什么理财业务要处理。估计大爷也没听懂,但大姐巴拉巴拉一阵子,外加实在无法再怒言相对的笑容,大厅暂时先安静了下来。
风平浪静没几分钟,叫号的系统又出了问题。银行大姐又开始一个个人工叫号。有的人看屏幕上号码不更新,就着急地想去柜台前排队,一个人凑过去,就会有一大堆人凑上去。柜台前挤成一小堆。银行大姐又开始劝导:“大家不要上前面来,排到号我会一个个喊的。”
大姐一说话,刚才那位老大爷又急躁起来:“你们这都是怎么搞的!乱七八糟的!你们这银行,不整改就都得倒闭!”说着,大爷被老伴儿从柜台前拉回大厅等待区的座位上。
“大爷,您是多少号?”大姐上前试图缓和气氛。“20号!”大爷甩甩手中的纸,没好气地说。“好好,现在16号了。您稍等一下,马上就到您了!”大爷双手交叉着抱在胸前,没有接话,也没有表情。直到办完业务后,依旧是气哄哄的样子离开。
待我办理时,听到银行大姐跟旁边一大妈倒苦水:“有时我们也没办法,上面只让我们开这些窗口,工作人员也很辛苦。上面觉得多安装些自动办理业务的机子,就可以省很多人工,也会更有效率。可你看咱这边住的老年人居多,他们很少会用也不想用这些机子。哎,上面应该好好来下面走走调查一下才对!”
走出大厅,回想这一个小时里发生的种种,一方面感慨各个行业的人都不容易。但很多时候,又发现消费者往往把自己放在了很高的位置,容不得服务的提供者有半点瑕疵,否则便感觉是对自己的怠慢,于是便会变得颐指气使。其实,有时这种姿态,也是一种丑态,是一种对别人身份的不尊重。
我们理应享受服务,但同时,也请尊重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如果不和谐了,也请用一种平和的、对等的姿态来应对。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轻易就能燃起来的愤怒者,最缺的,就是温和的问题谈判者和解决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