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由于天气闷热,也因为同事买房的事儿,心里有点小兴奋,以致整晚在床上翻来覆去,睡得很不踏实。
早上就有了不想出去跑步的念头,当闹铃响起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摁掉,可是回头躺在床上却又睡不着了,心里就在想,还不如出去透透风凉快凉快,这样想着也就爬起来了,穿鞋戴帽下了楼。
北方的夏天早晚还是有温差的,所以早上空气中还能感觉到丝丝凉意,很是舒服,这种感觉确实是挺好的。内心却还在纠结昨晚没睡好,还是抵抗跑步,不想跑步那就先走吧,自我安慰着,能快走半小时,呼吸新鲜空气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可是刚出小区门双脚就条件反射似的跑动了起来,当自己意识到时,已经跑出了一大段路。这时心里那个昨晚没睡好不想跑的念头又出来开始捣乱,我就又想那只跑100步吧,当计数跑过100步的时候,也并不觉得怎么累,觉得还能坚持,那就再跑到前面不远处的红色小轿车那里,当超过小轿车后,我就又开始选定下一个目标,或是远处的一个行人,前面的一棵树,前面小鸟停过的枝头,不远处迎风吹动的一株花草……
就这样,我把一个自己都抗拒的6公里的跑步目标,分解成了一个个小目标,一小段一小段的距离,等跑到3公里处时,也就已经完成一半路程,此时浑身的筋骨就完全活动开了,浑身的能量也开始升发起来,接下来回家的半程就是尽情享受跑步的乐趣。
这就让我想到了游戏的心态,正好与我前段时间听的一本书中作者的体会不谋而合。
作者在书中写道,他大学时的跑步经历:1500米的体能考核,成绩要在5分10秒以内。刚开始,他大概需要8分钟才能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紧张、痛苦、无奈,甚至是绝望之后,有一天忽然转机出现了。哨声一响,他先是凭着一股子冲劲冲在了前面,可这不是什么好策略,他马上担心自己体能消耗太快跟不上节奏,会减速掉队,可就在那一瞬间。他的目光也从远处落到前面十米左右的地方,突然在心里对自己说,先别减速,等跑到前面十米那个地方再减速也不迟。等他跑到那个点后,他的目光又落到了前面的十米处,他觉得这样的距离很短,还可以继续来一次。等跑到那个点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十米处,几次重复之后,他竟然发现自己并没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身体反而轻松了起来,自己就像在玩一个追逐游戏,注意力已经从沉重遥远的剩余圈数转移到了一段段十米的距离上,抬腿摆臂变得越来越轻快,不知不觉中,竟领先了第二名小半圈。
明显的优势让他不再关注成绩,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在抬腿摆臂的畅快感上,他越跑越快,结束后,当教官宣布成绩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往后的日子里,他一次次如法炮制冲到最前面,然后开始一个人的追逐游戏,之所以喜欢一开始就冲在前面,是因为边儿上没有其他人干扰,他就能专注地沉浸在这个游戏中,一个痛苦的考核项目,最后成了他每次都跃跃欲试的期待项目。
“不要让事情本身束缚了你的情绪和注意力”这是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幸福源自主动掌控。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主动选择和掌控所做的事情,就会产生内在动力获得幸福。就如前面1500米跑步测试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项考核任务,没得选择只能被动承受,但在他眼里却成了一种好玩的游戏。
这个世界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积极得多,任何事物都是多维立体的,看似悲观的事物,背后肯定有乐观的一面;看似严肃的事物,背后必然有好玩的一面,所以当我们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可以让自己跳出事情本身,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去对待。比如我不是在完成6公里跑步,我是在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做战胜自我的游戏,他不是在做体能测试,也只是在玩追逐游戏。既然目标不能改变,我们为什么不转变心态让它变得更加好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