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2005.9.1出版)这是离开学校后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写笔记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能坚持阅读并有所感悟,而不致于浪费漫漫光阴。
最近在读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昨天读完第一篇《怀恩师》。德鲁克特别感恩他的两位小学老师苏菲小姐和埃尔莎小姐,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但她们都非常优秀。这让他产生了疑问:什么是真正的老师?为此他观察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年的“教学观摩”,他发现,老师是不能被定义的,老师没有一定的种类,也没有完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是个人特质,和技巧和练习无关。
多年以后,他又发现另一种老师,这种老师通过一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几乎适用于每个学生。因此,他得出结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老师,一种是天赋型的;另一种则是为学生设计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以方法为主的。并且,这两种类型的老师都是非常负责任的。
我突然想到韩愈写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韩愈认为老师不仅是教授学业上的知识,同时也是传授人生理想,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的灵魂导师。
我认为,德鲁克的《怀恩师》是从具体的教学方法这样具象化的角度分析真正的老师该是什么样的,而韩愈的《师说》是从抽象的角度解读老师的职责,但最后二者殊途同归,都认为,真正的老师不仅教导学生知识,也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享用终生的财富。
彼得·德鲁克(1909.11.19~2005.11.11 )(现代管理学之父)在这个小短篇里,德鲁克提到了他曾经的恩师苏菲小姐和埃尔莎小姐,我也想到了我曾经的老师们,他们或严肃、或风趣……但毕业后回想起他们,心里都是怀念和感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