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那些事

作者: 鹿西西的仙人 | 来源:发表于2016-07-24 11:36 被阅读155次

    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把资金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上,如股票、债券、地产等,是为了追求风险和收益的最佳平衡,风险一定时怎么获取更高的收益率,收益一定的情况如何保证风险的控制。

    根据长周期的大量实证分析及数据统计,在投资收益的贡献中大约90%是源自资产配置、而只有大约10%是由择时交易和证券选择贡献的,可见其重要。

    选择品种、设置比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平衡风险和收益,尤其是风险控制,有后路的生活是放肆而自由的,而一旦本金亏损,则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

    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重仓买入的股票一定会上涨,事实是很可能继续盘整,甚至再次下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投资者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寻找机会,控制风险。

    相对众多主动型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投资策略一直不是主角。但在规避选股、规避选时的被动型投资策略里,资产配置却是最重要也是唯一需要弄懂的东西。其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价值投资中的“安全边际”“能力圈”等词汇。

    那么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呢?

    显然,资产配置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品种的选择,二是投资比例设置。

    选择不同的投资品种就选择了不同的投资收益,选择股票和货基,本质上相当于选择了10%和2%的平均年化收益。2%的收益率,连通胀都覆盖不了,而10%的收益率,在时间和复利的作用下,却意味着财务自由的机会。

    品种的选择本质是一个资产与资产间相互比较的过程。任何两个投资组合都是互为机会成本的,投资价值的判断依靠比较。

    如何判断一个股票好不好?

    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寻找别的股票做比较,去权衡它们的风险和收益。

    同一品种之内很好比较,债券产生利息,存款产生利息,理财产品产生利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间的比较很容易。一个年化8%的优质企业债组合大约是比5年期定期存款更吸引人的;平均每天3%左右的逆回购,大约是比0.35%的活期存款吸引人的。

    而不同类别的投资品种之间则很难比较,一只股票和一只债券,其中的价值很难评判,除非当市场行情变化比较明显的时候。巴菲特在1969年清盘其合伙企业时,对其投资人的建议之一,就是当时的一类政府债券,可见当股价过高时,其相对其他类别资产的吸引力就会下降。

    所幸的是,有些时候差距是如此明显,可以轻易地判断价值高低。比如当一个国家的房屋租售比普遍超过40倍,而股市平均市盈率才10倍的时候,虽然房地产可能继续疯狂,股市可能继续萧条,但这种足够大的比较“差距”,已经能帮我们在资产配置决策的过程中,形成“即便判断失误也无大碍”的安全边际,并形成一个关于大类资产配置的基础判断——逐步提高股票资产比例,而不要再提高不动产的比例。

    虽然市场会有狂热和误判,但是社会资金在一个长周期里,大概率是往价值洼地流淌的,这就是说要选择价值洼地品种。

    选好品种,接下来就是确定投资不同品种的资金比例。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把全部资金分配到估值最低的投资标的中,但是问题是估值是投资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很难去准确比较不同品种的价值高低,更何况过分集中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

    所以,资产配置意味着不得不分散投资,把资金分配到不同种类的投资标的,而且分配比例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收益和抗风险的能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简单却行之有效的资产配置是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关于“防御型投资者”的建议。

    50股票50债券,如果严格执行,不夹杂任何主观判断,其收益将远远超过纯股票策略。

    经过模拟,这种50-50策略,在下跌,震荡,以及具有调整的上涨过程中,都要好过满仓股票的配置,唯独在股市直线上涨的长牛大牛过程中会跑输股市,但从长期来看,股市10%左右的平均收益,以及高波动强周期的特性,都使得这种策略很可行且很容易操作。

    投资是反人性的,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数千年不变,逆向投资何其困难,这种傻瓜式的操作,却可以自动实现逆向投资。由于资产配置使资金在不同投资品间的划分是相对固定的,这使得我们可以几乎不动大脑,就能在不同资产中实现一定程度的低买高卖。在一种投资品不断走向狂热的时候逐步减仓,并在其走向恐慌时逆向加仓。

    这种被动投资的理念、傻瓜式的操作、资产配置方法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对于普通的家庭理财而言,意义是极其巨大的。

    那么为什么这个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被提出的策略,这么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却没有多少人去执行,反而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无数的韭菜在股市里被收割得一点都不剩呢?

    与此相似的,傻瓜式操作、收益却很合理的、巴菲特多次公开场合唯一推荐的股指基金定投为什么被忽视呢?

    因为人们盲目无知却总是高估自己。

    因为人心的贪婪和一夜暴富的心理。

    只需要一张身份证、一张银行卡、一部有网络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开户,200多块钱就可以购买一手股票。一场大牛之下,股票投资的低门槛,市场环境的炒作,各种所谓的股神的故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激起一夜暴富的心理。普通投资者们像是红了眼的兔子,热切地盼望着十倍百倍的收益,幻想着一夜崛起成就千万身家,屌丝逆袭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

    而资产配置却是以中庸被动为基本特征的、跨牛熊的长周期策略,虽然它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最差策略,但它在任何时候也都不是最优策略,其强大威力很难在某个时刻或阶段表现出来。

    资产配置给投资组合带来的贡献远远没有“选到一只暴涨60倍的牛股”或“精准逃顶抄底”的爽快来得那么直观,人性之中的“急功近利或短期验证的快感”与“资产配置策略的长周期中庸收益特征”也是相互排斥的。

    而当牛市来临,人们纷纷涌入股市,错把大牛的推动当做自己的本事,把无法掌控的杠杆加到最大以为可以永远轻松地赚取百万千万收益,下一秒却深陷股灾无从撤退甚至全军覆没家破人亡。

    人类从氏族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社会主义,数千年的文明演进,人性的贪婪却没有丝毫进步,在股市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相似的繁荣毁灭。

    被尊为股神的巴菲特,其平均年化收益也才25%左右,这还是运用了巨额浮存金后的效果,而很多人却妄想着两三年财富增值几十倍几百倍,动辄满仓加杠杆,最后总是嘚瑟不过秋冬。

    最惨不过无知,最悲就是贪婪,这个血腥而悲哀的故事,重复了一次又一次。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世界,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在牛市的狂欢中忘了,当寒冬来临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过冬的棉衣。

    市场狂热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忘了,这个世界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只有脚踏实地的苦干,中庸的收益,却是最合理的,最真实的。

    而因为资产配置,尤其是格雷厄姆傻瓜式的50—50股债平衡策略,几乎会触动所有股市寄生虫的利益——它不产生佣金,券商没动力推;不产生税收,政府没好处拿;因为简单,老百姓一学就会,一会就能上手,所以几乎不需要专业管理者,基金公司不喜欢;这东西也没什么可写的,不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培训,所以没有稿费拿、没有学费交,推广和普及变成了一种类似公益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产配置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nw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