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毕业之后
很多人脉都被你在微信中聊坏了

很多人脉都被你在微信中聊坏了

作者: 七斤皮卡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16:52 被阅读1次

    作为横跨多个年龄层的主要通信工具,微信早已消灭了短信,取代电话也只是时间问题。在职场,微信群取代了原先的Email群发和抄送,成为上级布置任务,成员彼此协作、沟通处理事务、结识客户的平台。
    但是对于微信在职场的普及,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私人聊天时代,非常不专业,进而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因此吃了大亏。

    1. 天真地以为聊天是两个人的事

    截屏功能已经是今天大多数人炉火纯青的技巧。A与B聊到某爆炸话题,B随即截屏并发送给C,C兴奋扩散。
    这套流程是如此的普遍和随处可见,已经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造成了无尽的麻烦和后患。在整个过程中,A与B都是欠谨慎的。
    A被B泄漏的对话,在C的传播中等于被广而告之,可能被挂到朋友圈,也可能被好事者晒到公众论坛。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私密性的时代,所有的文字记录都要作好被全世界审视的思想准备。
    在职场中,若传播内容属于需要保密的信息,或是你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建议拨打对方手机。手机被录音的概率要小得多。

    2. 以为所有人都喜欢用语音沟通

    微信的语音功能实在是浪费时间的一大利器,但由于方便顺手,有越来越多的懒人爱用。
    其实文字已经是最有效率的表达方式。
    同样的内容,语音增加不了任何额外信息,反倒会出现大量的前言不搭后语和口语废话。那些动辄四五十秒的语音连着几条发过来,非要你停下手里的事和在听的音乐,从头到尾听完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要是耳朵凑上去不够快,还会变成免提,方圆十里都听见了。
    对了,播放中还不能打断,一断就得从头再来。本来用文字0.5秒就看明白的事情,硬生生拖成五分钟,要是来回个十几轮,还让不让人干别的事情了?
    打字的过程本身就是个整理思路、优化表达的过程。习惯使用语音的人,会给人一种只在乎自己方便,而不愿意便利他人的印象。

    3. 随意拉人到微信群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其实特别讨厌有些根本不熟的人没经过允许,也没有提前告知,就把自己加进某个微信群。
    随意将人拉进群,等于把对方放到一个被人审视的舞台上,那真是说话不好,不说也不好,让被拉者非常为难。
    此外,有些可利用资源的持有者(高官、显贵、美女等),原本就天天被人打探惦记,随意拉人家入群,等于将对方暴露在个人微信泄露的被骚扰风险之下,非常欠考虑。
    情商不足的人,还以为拉人入群是在为对方提供价值,却不知给人带来风险和困扰。
    情商不足的人,会以为和某人在一个群里,就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连接,感觉自己就和对方“在一个圈子里了”,甚至去微信点名@对方出来回应自己。殊不知,很多人之所以会有电话恐惧症,却不怕短信,就是因为同一件事情,前者意味着未知、风险和速度,后者意味着调整、适应和缓和。经常@别人来回应,是无形中给对方套上了时刻关注群内消息的义务,而这只是群内活跃人士的一厢情愿罢了。

    4. “在吗?”“有时间吗?”“能麻烦你一下下吗?”

    问这种问题的人,实在是很让人困扰。
    职场使用微信的要义在于高效和迅速。如果明明有事却只跟我说一句“在吗”,没有下文,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等,承担不对等风险的一方在被问者,这是非常让人不快的事情。
    那些请求,可能对被问者来说,是一份本可以不接的任务,可能会牺牲他的休息时间、可能需要他亲力完成,不管怎样,这种提问的方法,无异于把压力的皮球,踢到了对方脚下。
    这是个效率至上的时代,别人不是你爹妈,不是你的追求者,不是你的闺蜜,没有人愿意和你多花一秒钟闲扯。
    想要干什么,第一句话就跟人家交代清楚,让对方选择是否回应你。
    要是对方不愿意理你,那就别再多问,说明人家不想为你付出时间或劳动。

    5. 以为截屏可以立此为证

    在工作中使用微信,一定会出现牵涉金钱往来和协议安排的情况,许多人以为截屏就可以立此存照,但其实不然。
    单单一张微信截屏,既不能证明图片本身是从手机直接截屏,而不是软件生成,也不能证明文字没有被删减篡改,更无法证明对话对象不是用了同样的昵称和头像的“赝品”。
    比较可行的选项,是让公证处出具电子证据保存证明。但由于微信可以自行删除对话中的一部分,所以公证处也只能证明对方说过某些话,而不能证明对话的完整,所以证明力是有限的。
    如果内容涉及特别大的金额或事宜,根据业内人士的意见,甚至要及时让公安机关或律师出具申请到司法鉴定所进行提取固定来保全证据。只凭自己手机截屏,是远远不够的。

    6. 朋友圈里转载立场过于鲜明的观点

    一般来说,较为敏感的,一是政治话题,二是价值观评判。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类话题的争议性。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左中右,转载一些非常情绪化、立场过于鲜明乃至偏激的网上文章,属于明显的站队行为,其观点要么得到支持,要么被人在心里默默拉黑。
    在微信朋友圈明确支持或反对某种特定政治观点、某特定价值观,从人际经营的角度都是自杀行为。
    如果理解不了这其中的道理,属于对社会人脉的运行规则尚存在认知障碍。

    7. 频繁转载恶俗低智商的信息

    在朋友圈中,我们觉得一个朋友低俗或脑残,往往不是说人本身有问题,而是在于他传播分享的信息,由信息再反衬出人。
    这些信息是朋友圈中各路朋友对你构建印象的碎片。
    当在朋友圈中发送类似于“转了将发财、转运,不转将会如何如何”的内容时,这种带有诅咒、迷信性质的东西会被人视为朋友圈中的信息垃圾。
    这类信息如果频繁地出现在你的朋友圈时间线上,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和不适感,很容易让人觉得你是个不能甄别垃圾信息、听之信之的人,久而久之,你在朋友心中的印象会因此大打折扣。
    其实,越是品味差的人越是致力于传播。

    8. 习惯性滥用个性化表情

    我知道许多人爱用个性化表情,现在各个群里也经常有这类东西可以分享和下载。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大家:不是每个上级和客户都会真心欣赏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一些年轻人之间能理解的打情骂俏的表情,在职场微信群里更是极为忌讳,因为这会让原本严肃的工作任务和必须存在的权力感被弱化。
    职场上的微信交流,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的好恶。
    我身边一位好友就偷偷和我吐槽过,最近流行的以某明星脱口秀为素材的表情让他十分厌恶。
    我听闻有些吃惊,结果一问周围人,居然有很多人也表示对此反感,这些人以三十岁以上的男性管理层为主。
    至于原因,大家应该都能猜到。

    9. 无意义灌水,“信噪比”过高

    微信群的“信噪比”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群里总有那么一拨人天天灌水,过多的杂音干扰了我们对于重要信息的筛选。可能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有许多微信群逐渐变得不再活跃,从每天刷屏变成了几天才有个转载或是小广告。
    这种群就已经是“死群”。
    滥用的“早安”“晚安”,以及各种毫无意义却又过于频繁的关心和问候,其实很让人厌烦,对方却又因为现实中的交际,不得不花费时间与你维持客套性的对话。
    这种嘘寒问暖没有给你们的对话和关系带入任何新增的信息量,对于提升彼此的关系其实毫无裨益。

    10.和同事、合作方、客户交浅言深

    职场微信之所以普及,是因为微信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实现工作信息流的高效快捷流通。
    但依然不能忘记,需要借微信投射出你积极、健康、严谨的工作态度。
    特别是如果工作关系发生在上下级、甲方乙方之间,嘻嘻哈哈、满嘴跑火车容易给人极其不靠谱的印象。
    此外,因为表达信息成本更低,更要注意内容的谨慎和保密。因为不知道你所说的内容,会不会哪天一不小心成为被截屏的主角。
    尤其当交谈双方处于上下级或者任务强弱等对差关系,还需要考虑对方对于交谈内容和任务的接受时间、方便程度、反馈情况,不能因为微信是新的交流工具,就当成网聊玩具而目无尊长。
    毕竟,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能明白语境中的调侃含义,他们也不懂网络用词的深意内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很多人脉都被你在微信中聊坏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rl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