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半生缘

读书笔记---半生缘

作者: 风筝simy | 来源:发表于2016-05-15 02:07 被阅读785次

    时代不再,那么悲剧呢?


    在读张爱玲的半生缘之前,同学说我会看哭的。所以带着一半的好奇,一半对张爱玲的崇拜,不到一天时间,我便读完了它。

    全书以曼桢、世钧、叔惠、翠芝、豫瑾的感情纠葛为线索,牵扯出不同阶级人物之间性格的碰撞和摩擦。这是一部带有浓厚时代背景的书,不论是为了养活家人,放弃爱情甘当交际花的曼璐,还是家世优渥,坚强独立却优柔温吞的世钧,都是遭受了不幸童年的时代产物。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爱情悲剧,从单纯的角度看,悲在曼桢和世钧彼此误会,最终错过的结局,悲在叔惠和翠芝因为家境悬殊,不敢克服门第之见的有缘无份。这种剧情,放在当代电影院,是足以赚足观众眼泪的。但冷静下来一想,这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恶果呢?再令人遗憾的爱情一旦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其悲剧性便显得那么理所应当,以至于除了唏嘘不已,眼泪是无论如何也流不出来了。

    张爱玲将这个故事置于一个封建的旧中国背景,使我看完后总觉得不过瘾。那个年代的感情太过保守,盲从。爱得实在不够坚定,全文总处在一种辜负和遗憾的氛围中。原本一直为了曼璐数年不娶的豫瑾,在与曼桢相处几天后,竟忍不住求婚了。被曼桢拒绝后,不出时日,便与另外一个人结婚了。当时的婚姻大多与爱情无关。即便婚后可能会日久生情,但婚前多半是当成一个任务对待的。世钧与翠芝的婚姻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地方是,已与世钧结婚数十年的翠芝,在见到回国的叔惠后忍不住落下泪来,细数往日的种种。世钧在与曼桢阔别14年后,偶然相遇,也忍不住百感交集。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此沉不住气,在我看来这与小孩子把戏没有什么区别,也未免太可笑。或许在张爱玲笔下,他们确是真心相爱而不得,久别重逢的真情流露也无可指摘。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总能看见一些譬如“同学聚会,某某遇见初恋后离婚”的新闻,到底是后知后觉还是见异思迁,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文中恨也不够痛快,似乎少了一股劲。曼璐为了让丈夫高兴,不惜设计出卖了自己的妹妹曼桢,致使曼桢怀上了姐夫的孩子。曼桢很生气,逃过,躲过,却最终由恨转为麻木,在姐姐死后,为了孩子,和姐夫结婚了。全文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曼桢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本应个性独立坚定,爱憎分明,怎知一番话在心里周全一遍后,说到嘴边,全化作了软绵绵的针,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叫人一边看得入迷一边郁郁不已。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性本能的争取自身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又矛盾的成为了时代的附庸。沈太太的丈夫常年住在姨太太家里,沈太太脸上自知挂不住,却不曾抱怨丈夫的不是,只在沈世钧面前数落姨太太的尖酸刻薄。当顾曼桢的母亲得知曼桢被曼璐的丈夫伤害之后,也只叫曼桢不要胡闹。后来曼桢出逃,母亲还责怪女儿不懂事。看得实在揪心,真是愚昧至极。

    看吧,张爱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让你不知不觉融入角色之中,感同身受着人物的爱恨情仇。合上书后回味几分钟,便发现那些爱恨情仇的幕后黑手竟是一整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大众化的人物性格,于是明白了,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于是不再悲从中来,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半生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rv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