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太平天国森王侯裕田化装成商人,去往香港购买枪支弹药,岂料,英总督码沙“不讲武德”,将其扣留,押解到广州,交给清政府处置,不久,侯裕田遭凌迟处死,时年36岁。
侯裕田,广东嘉应州人,太平军名将之一,侯裕田本是清军将领张国梁的下属,在湖南与太平军作战时兵败被俘,后受太平军将领的感召,成为了太平军的小头目。
侯裕田,打起仗来颇为勇武,不仅善长水战,还善长火器,这就使得太平军的将领们十分尊崇于他,而侯裕田也不负众望,在后续的金陵和桐城之战上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1858年,屡立新功的侯裕田被封为详天燕,统领太平天国水师炮船,镇守安徽宁江郡一带。
到了1860年,侯裕田再一次获得晋升的机会,他被天王洪秀全封为详天福,率部跟随忠王李秀成去往江南作战,在随后的常熟攻坚战上,侯裕田率部冲锋,一鼓作气攻克了常熟城,战后,忠王李秀成令钱桂仁与侯裕田一同留守常熟城,抵御清军的攻势。
钱桂仁这个人,虽然是太平天国的将领,但是他信奉的却是佛陀,每天日常都会烧香拜佛,极其虔诚,而侯裕田对于钱桂仁信奉佛陀之事则是颇有怨言,有一天,钱桂仁请了一帮僧人在兴福破山寺作法,侯裕田知晓这个事情后,怒气冲冲地就领着部下来到了寺庙里,他命下属驱赶了僧人香客,毁掉了作法的坛口,还当面对钱桂仁进行了训斥,说他“反草变妖”。
事后,侯裕田要将这个事情上报给天王洪秀全,欲要治钱桂仁的罪,但是麾下的诸将苦苦请求侯裕田不要上报此事,侯裕田碍于众将的面子,最终没有将这个事情上报给天王红袖去拿。
1861年8月,清军攻陷安庆,两皖告急,天王洪秀全当即派遣侯裕田西上,镇守太平关,抵御清军的攻势。
当时,清军由曾国荃挂帅,率领清军将领彭玉麟、李朝斌、黄翼升、王明山等人强势来袭,侯裕田得知情况后,当即命部下加强城防,设置防御壁垒,准备和清军打一场相持战。
不久,清军水陆两军先后抵达太平关,对太平军发起了攻势,侯裕田则是亲临一线,率部拒敌死战,但是,清军的洋枪和洋炮和炮船太过厉害,杀伤力太强,仅仅只是半天的时间,太平军方面就损失惨重,面对这样的局面,侯裕田只能够弃城,率部后撤。
败退而走的侯裕田在撤兵之时,接到了天王洪秀全的指令,命他率部退守天京城外江东桥要隘。
江东桥要隘乃是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城的重要屏障和壁垒,是一个关乎全局的战略要地,侯裕田率部抵达这里之后,天王洪秀全派人再三叮嘱侯裕田一定要将这个地方守住,为太平军各部驰援天京赢得宝贵的时间。
但是,清军这面却根本不给太平军这个机会,清军调来了湘军的水师充作攻击前锋,湘军水师船坚炮利,仅仅只是半天的时间,就将驻守在江东桥要隘的太平军水师击溃,侯裕田见没了水师, 当即率部退守到城内进行固守,但是清军方面,则是水,陆两军进行进攻,侯裕田抵御不住,只得率部退走,退往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城。
率部败退回天京之后,天王洪秀全命其率部到镇江七濠口进行布防,抵御清军的攻势,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城被清军攻陷,侯裕田见大势已去,只得换上便服突围去往上海后,在乘坐轮渡去往香港。
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城被攻陷后,幼天王突围逃往了江西,而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则在福建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当时,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二人深感军需物资匮乏,因此便派人去往香港联系到了侯裕田,请他在香港购买军火粮草,以此来解太平军之急。
但是,这个事情很快被清政府获知,清政府就派人联系到了港英总督码沙,请托他们抓捕侯裕田,港英总督码沙“不讲武德”,违背中立原则,以所谓的海盗罪将侯裕田递解到两广总督衙门。清政府派遣官员对其进行了严刑拷打,但是侯裕田不为所动,选择从容赴死,
处决侯裕田的当天,刑场上人山人海,而侯裕田一身正气,大声斥责清政府,行刑官见状,当即命刽子手快快行刑,就这样,侯裕田被处死于广州的菜市口!
史载:“事为清吏侦得,照会港英当局,乙好十五年,英人捕森王及毛王某,二人力辨无罪,英总督码沙不听,三月廿一日,以海盗罪递解二人两广总督衙门。二人于堂上从容言复国之志,斥清政之苛,慷慨不为屈降,百姓环堵观者甚众,闻之有泣下者。廿五日,极刑死广州市。(来源:文史知识园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