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句歇后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这句歇后语可谓是家喻户晓,每个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一个老太太,就是王婆,守着一堆西瓜摇着蒲扇向过往的行人鼓吹自己家的瓜到底有多甜的景象。
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儿!
据XXX记载,“王婆”并不是一个老太太,而是一个名叫“王波”的官员,活在宋神宗时期。他是西夏人,也就是现在的宁夏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当时是非常偏僻的关外。这个瓜也不是西瓜,而是当时所称“胡瓜”的“哈密瓜”。
后来由于动乱,王波不能继续任职官员,他携家眷迁徙到河南开封一带,生活没有来源就开始自己种植哈密瓜。开封是中原腹地,“哈密瓜”是什么样子,大家根本没见过。
当然,今天的你我都吃过哈密瓜,知道哈密瓜的口感一点也不比西瓜差,但是当时中原人不知道啊!
他们不像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可以扫一扫,可以拍张照片发朋友圈,或者知乎,然后附文说“这是什么东东?”,再加上“在线等,挺急的!”。
然后秒回的朋友就会立刻告诉你,这个东东叫哈密瓜。。。这个东东多么好吃。。。你就算抱着试试的心态,也会抱回家尝尝是什么味道。
但是王波不行啊!当时的中原人民又没有朋友圈。
哈密瓜这个东西,大家听都没听说过,只能看着它皴皴疤疤的硬皮,大眼瞪小眼。
这就可怜了王波,他一遍遍地跟人家讲,这个瓜多好多好……
直到人们都觉得这个人絮絮叨叨到婆婆妈妈,甚至给他起了个“王婆”的外号的时候,他还在一遍遍的讲给人家,说哈密瓜多好多好。
在王波都变成“王婆”了的不断推销之下,哈密瓜被很多人品尝到,好吃的东西结果当然是热卖了。
这毕竟是民间小事一桩,之所以见载于历史是因为宋神宗出巡。宋神宗出巡时听了这个故事,也尝了他的瓜,情不自禁地调侃了一句:“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啊!”
好吧,名人效应看来也是很重要的。
但凡销售,就需要推广。
这种推广可以是吆喝,可以是大字报,也可以请名人代言,也可以是利用数字技术的精准推广。但不管是哪一种,销售者做推广,就是为了拿到一个漂亮的销售业绩单。
好产品固然重要,但是推广同样重要。来自境外的产品或品牌对当地消费者而言,带有陌生感,不信任不了解的阶段是一定会有的。这就给跨境贸易带来了很多阻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跨境经营者都在做着等待客户群成长的努力。
而如今是网络时代,是移动终端的时代,我们可以尽一万种努力,但绝不可以原地等待,因为瞬息万变的市场,等待就会让自己变成错失良机的失败者。
任何一种以时间为代价的方式,都是需要冷静审视的。
销售者不可能再把希望寄托在蜗牛一样的口口相传之上,因为只有让好产品和有效推广结合起来,才能在区域内形成好口碑。不管是否跨区域、不管是否跨境、不管是否跨越语言以及文化区,这一定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不管是网络PC端、移动终端的推广,如何有效的对接和转化,才是营销人员最需要准备的课题。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海外推广技术,可以帮助用户统筹更广阔的推广渠道,更精准对接潜在客户群体,为产品争取最大的推广转化效益,这是未来推广行业的发展方向。
跨境推广:你还不如王婆会卖瓜?
“王婆”所做的,就是熟知自家的产品,熟悉自己的客户群,这在兵法上应该叫“知己知彼”吧!
因此同样是跨境销售,今天的产品走出国门,和当年的王婆又有什么不同呢?他知道客户并不了解这种产品,客户能接受的方式就是他一遍遍的絮絮叨叨。
今天的跨境推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内地的朋友熟知朋友圈,熟知知乎,熟悉各种中文网站;同样,域外的客户也有自己惯于使用的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手机客户端,这种因区域、文化导致的推广渠道、效果的差异普遍存在。
而一个跨境电商人要做的,就是更高效地把握这些渠道,使它们为己所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