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数据库结构:
1.1 Server层:
- 连接器 权限验证 尽量使用长连接,但是长连接会消耗内存,可以定时清理,也可以重新初始化链接资源
- 查缓存(一般不用,除非读多写少 8.0移除)
- 分析器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解析
- 优化器 使用哪个索引 表连接顺序
- 执行器 执行语句,查询是否具有读写权限
1.2 存储引擎层
- InnoDB(默认存储引擎)
- MyISAM(不支持事务)
二、 数据库日志
2.1 redo log
1.redo log 是InnoDB引擎特有的日志 循环写入固定大小内存
2.WAL,先写日志再写磁盘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参数 决定写磁盘时机
设置为1: 系统默认模式,每次事务提交时MySQL都会把log buffer的数据写入log file,并且flush(刷到磁盘)中
2.2 binlog
追加写入文件,到达指定大小切换另一个文件
三个用途:
1.恢复:利用binlog日志恢复数据库数据
2.复制:主从同步
3.审计:通过二进制日志中的信息来进行审计,判断是否有对数据库进行注入攻击
三种模式:
1.statement 记录的是修改SQL语句
2.row 记录的是每行实际数据的变更,记两条,更新前和更新后
3.mixed statement和row模式的混合
2.3 两阶段提交策略
1.先在引擎层写redolog,redolog处于prepare
2.然后在server写binlog
3.事务提交,redolog commit提交写入磁盘
崩溃恢复 在1阶段完成后崩溃,回滚写入的redolog
在2阶段完成后崩溃,因为已经写入binlog所以不回滚
三、事物隔离级别
事物隔离级别 | 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幻读 |
---|---|---|---|
读未提交(read-uncommitted) | 是 | 是 | 是 |
读已提交(read-committed) | 否 | 是 | 是 |
可重复读(repeatable-read) | 否 | 否 | 是 |
串行化(serializable) | 否 | 否 | 否 |
脏读
在一个事务中,读取了其他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
在一个事务中,同一行记录被访问了两次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幻读
在一个事务中,同一个范围内的记录被读取时,其他事务向这个范围添加了新的记录。
前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容易理解,幻读稍微难一点
假设图一test开始是空表,事物1第一次查询得到空表,事物2在事物1执行期间插入一条数据, 事物1第二次查询由于满足可重复读,所以查询结果依然为空,但是事物1插入同样一条数据,报重复主键错误
serialzable级别下可以避免以上三种情况
事务隔离的实现
视图:视图可以理解为数据副本
不同时刻开启的事务会创建不同的视图,后续直接从视图读取数据,达到数据隔离,当然数据隔离还需要数据库锁的帮助。
同一数据库记录可以在系统中存在多个版本,这就是MVCC。
长事务意味着系统里面会存在很老的事务视图。由于这些事务随时可能访问数据库里面的 任何数据,所以这个事务提交之前,数据库里面它可能用到的回滚记录都必须保留,这就 会导致大量占用存储空间。所以需要避免长事务
最后
读到最后的朋友可以点点喜欢和关注下,以后会更新更多精选干货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