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话明月
——向明月学人生
中秋话明月每逢中秋,我们不得不说的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月亮。月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尤为重要,它是远在异乡游子的故乡和亲人,是两地相隔朝思暮想的恋人,更是我们崎岖坎坷一路走来的人生。今年中秋,我们就与您共话明月,感悟人生。
古人真的是很聪明,在那个没有手机和微信的时代,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东西,那就是——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对故乡的想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在中秋节对弟弟苏辙的牵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相思之苦;“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张若虚对短暂人生的思考与追问。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它是温柔的,它是清澈的,它是圆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变化的。
在中国的哲学里,月亮的这种变化是一个主题,甚至可以说,认识明月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命题:大地之上的天空,黑夜的月亮与白昼的太阳形成平衡,它们的形象被远古的中国人提炼为“阴”与“阳”。中国人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太阳是什么样子?我们每天迎着东升的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见的太阳永远是稳定的,热烈的,圆满的。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给予能量,促使人们奋发进取。中国人从太阳那里学到了一种进取心。
但是在月亮之下,我们总是在休息,在独处,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这一轮万古明月。就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发现月亮高悬在空中,它的阴晴圆缺,有着诸多面目,和太阳的永恒形状不一样。在它的周期性变化里,在它的阴晴圆缺中,我们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变,命运的悲欢离合,我们学到的是一颗平常心。
船子和尚有一句诗:“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夜静水寒鱼儿不上钩,船子和尚划着一只空船,看着空空如也,但同时又是满满的,这就叫“满船空载”。满船空载的是什么?只能载得动一样东西,那就是明月。你看不见,但知道它是圆满的。有的时候想想,我们生命中的成长也是如此。走过了许多岁月,我们会在名片上累积许多头衔,在工资卡里积累很多财富,在人际交往中积累很多朋友,还有身边相伴的亲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看得见的。但是看不见的财富,我们累积了多少呢?过于饱满的生命,留白也是一份轻灵,那满船空载的明月也许更美!那挂在天上的明月真的叫明月吗?其实,那是我们的心灵!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