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案,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撰写文案是职场的一门必备技能,但要问你喜欢写文案吗?擅长写文案吗?很多人也许都会摇摇头。有时候明明自己已经花费很多力气撰写文案,并在里面也列举了详尽的数据资料,可是上司还是觉得不满意,觉得重点不够突出,逻辑不够清楚?每次写报告或做简报时,总是绞尽脑计,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关键信息?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写文案的正确打开方式了?今天给你讲的《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高杉尚孝,是全球战略顾问,日本高杉尚孝事务所代表,筑波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在写这本书之前,他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业,十几年来协助数十家日本知名企业培养出数以千计兼具思考与写作能力的一流人才。《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是作者高杉尚孝根据他多年的写作经验和工作经验著作而成,在其中他浓缩了麦肯锡公司著名的金字塔结构、MECE原则,并结合其独创的“高杉法”与 SCQOR故事展开法。
那么接下来我用三个问题,来为你归纳下书中的重点。
第一个问题,如何运用金字塔设计文案
第二个问题,文案结构如何有逻辑展开
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文案的说服力
一,如何运用金字塔设计文案
在先学习用金字塔设计文案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学习一下信息。因为不管是文案还是金字塔都需要信息进行堆叠而成。信息是最小的元素,写文案类似于我们在组合信息零件。懂得信息的分类,是设计好文案的前提。这种就像是你要学会画画,你必须了解画笔,颜料,画布等;如果你要学做菜,那你也得熟悉各种食材和厨具,同样地,你如果要写出一流的文案,你同样需要了解信息。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将信息的种类大致地分为三种,分别是记述信息,评价信息和规范信息。记述信息就是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本身,如“现在在下雨”,“中国的首都是北京”等。评价信息是表达某一情况或现象的好坏。如“这个杯子真漂亮啊””今天真是愉快的一天”等。规范信息是要求事物应有的状态以及人应该采取的行动。如“拜托你,今天把这本书读完吧”,这句话潜藏的意思就是你应该把书读完,这就是规范信息。
了解好信息的分类,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下金字塔结构在文案中的运用。什么叫做金字塔了,大家脑袋瓜中应该都有印象。但是它的具体定义,大家清楚嘛?我们说的金字塔其实就是按照层级来配置主题或信息的图表。注意,这个概念就有2个关键词,一是主题,二是信息。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概念看出金字塔又可以分为“主题金字塔”和“信息金字塔”。但金字塔也可以按照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并列型和直列型。并列型金字塔所有的下层之间虽然横向关系较弱,但是都可以独立支撑着上层信息,直列型金字塔刚好相反,下层级之间的横向关系较强,往往是最后面的下层信息支撑着上层信息而已。
通过画出金字塔,列出各个层级,我们不仅可以同时看出逻辑结构和填充信息,见树又见林,同时也可以看出各个层级的信息风格是否统一,信息是否有遗漏等。
一提到信息是否有遗漏,我们在这里就必须重点说下MECE。MECE是逻辑思考的基本概念,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的缩写,我们可以将它翻译为“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是为了让人理解,不遗漏则是为了更有说服力。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把“人”这个概念分类,有的人会分成“男人”和“女人”,有的会分成“大人”和“小孩”。但是我们不能将它分成男人和大人,因为男人里面也有大人,这就有重复了。
有时候信息一旦遗漏便会使整个文案功亏一篑。比如,让你写销售策略,你在参考其他公司成功的销售策略后,建议公司也可以采取同样的策略。这就遗漏掉了个重要信息,其他公司成功的销售策略对你们公司是否适用。但是这种分析上的“遗漏”有时候很难去避免。
虽然很难去避免,但是可以降低。作者高杉孝尚在书里介绍了几个小窍门。有个小窍门是掌握些现成的MECE分析架构。比如说五力,4P,3C等这些比较现成的分析架构,遇到类似的,我们就将其套进我们的工作中。另外,我们也可设定“其他”作为关键主题。当发现有些主题很重要但是我们无法把它归类到我们架构出的关键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信息放在“其他”这个关键信息下,来确保“不遗漏”的集合网罗性。
二、文案结构如何有逻辑展开?
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了让事物在正常轨道上运转并让事物朝更好的方向上运转。这个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设计各种商业沟通文案’,例如简报,报告,演讲的时候,能够用解决问题的程序展开,那么不仅接受者容易理解,文案也更有说服力。所以为了让文案更有逻辑地展开,我们应该先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了?作者高杉孝尚在书中将解决问题分为五个步骤,1,发现问题,2,设定具体的课题,3,列举并检测此课题的各式替代方案,4,评价各种替代方案,5,实施解决策略。
在金字塔结构中,我们总是需要将信息填入到各种主题当中,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结构,而金字塔结构各主题的发展流程,就是一种有结构性的故事展开。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学习信息之间如何使用逻辑连接词串联起各关键层级。作者在第五章用一个完整的篇章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故事展开法,SCQOR法。
S,Situation设定状况,在开头的时候,我们要先介绍主角目前所处的稳定状况。C,Compliaction发现问题。就是稳定的状况发生了改变。你需要根据剧情的发展,来选择符合接受者认知的问题类型, Q,Quesiton,设定课题。在发现问题后,我们就应该设定课题,这个类似于前面解决问题中提到的第二步,设定具体的课题。O,Obstacle克服障碍。故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O是整个故事展开的核心,应该占到整体篇幅的六到七成左右。R,Resolution,解决收尾,则类似于解决问题的第五步,实施解决策略。
SCQ是故事的导入部分,一般来说最好要用简短的语言来表现,让接收者可以快速的进入状况。O的过程是故事展开的核心,大约要占到整体篇幅的六到七成。应对的策略要聚焦,不需要罗列出所有的对策,一般来说最好锁定核心对策,只限于三个左右最好。R还可以连结未来的展开,如你可以在R中提示:“在这次的文案中,我分析了预防隐患型问题的诱因,未来,还应该再考虑发生时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三、如何提高文案的说服力
有很多人都很喜欢做简报的时候都喜欢用自上而下法。这可能是因为公司前辈做的简报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这种方法,也有可能是因为觉得从根据引导说明到达结论是种更具说服力的方法。
但是,这其实是个误区。自下而上法并不是让文案更有说服力的方法,自下而上法才是。在自下而上法中,接收者从细节信息开始接触,可以自行任意处理信息,有时候,他们根据信息得到的结论并不都是与你的结论一致。而如果让接收者一开始就知道结论的话,他们就会提高听取其他信息的积极性,并且会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力来支撑结论。他们相信自己的思考,所以会不自觉地说服自己接受我们提出的文案,从而提高我们文案的说服力。所以,记住了,写文案的正确操作应该是自上而下法。
前面我们也有提到写文案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解决问题的对象是相当重要的。为了提高文案的说服力,我们应该要做到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问题,去迎合对方的需要。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觉得是“预防问题”型问题,而对方认为是“追求理想”型问题的话,那么不管你的文案逻辑如何清楚,结构如何清晰都是无法说服对方的,因为你们对问题的认知不在同一个频率。
为了要让我们的文案更有说服力,我们在以某个问题类型为基点时,也可以同时思考其他问题的好处。比如说如果问题是“预防隐患”型,那么我们除了提到如何预防隐患的措施外,还可以在讲讲如何让未来变得更好,同样地,如果问题是“恢复原状”型,一样也可以讲讲如何往追求理想的方向发展。这些追求更好的部分会变成附加优势,从而增强文案的说服力。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你在文案中一再强调某个解决方案的优点,而没有其他的方案在进行比较,那么接收者往往就会觉得自己被剥夺了选择的空间。而如果解决方案过多的话,接收者往往又会觉得无从下手,犹豫不决。所以一般来说,这种选择的方案以三个为宜。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够设计出,上,中,下三个选项。
不同方案的摆放的顺序不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在你摆放提案顺序之前,你可以先思考对方会如何评价你的方案,从而决定你提案的摆放顺序。一般来说,我们经常会把最想推荐给对方的选项放在中间,这不只是因为很多人的心理都会倾向选择中间的选项,还因为,中间的选项就很明显地反映出来“比上便宜,比下高级”的效果。
《麦克锡教我的写作武器》教给了我们用金字塔设计文案,高杉法识别问题类型,用SCQOR法展开商业用故事。在前面四章也都附上了练习题,相信通过系统地学习,我们都能找到各自提高文案写作能力的方法,为自己的职场之路添砖加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