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唐·杜甫
国①破②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③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①国:国都,指长安。
②破:陷落。
③感时:感伤国家时局。
赏析:
杜甫生逢乱世,一生流离漂泊,诗语人语,其诗自常见家国之忧、兴亡之叹、羁旅之凄凉,譬如这首《春望》。
全诗情融景中,意境深幽,炼词工谨,造语传神,情凄情挚,景真景切,最是脍炙人口。
诗首颔二联绘景,以沉郁苍凉的笔墨绘了“春望”长安之所见。
首联摹远景、全景,状的是草木遥深、荒疏破败之景。“国破”起笔悲怆,“山河在”暗表凄凉,“城春”述春之物候,“草木深”是荒败之景的具象;“破”“深”落笔极是用力;“国”“城”两相对照,更见家国沦亡、物是人非之悲郁。
颔联摹近景,精心裁取了“花”“鸟”这样常见却又经典的春之物象,春花本妖娆,春鸟啼啁啾,但在悲人眼中却成了“溅泪”“惊心”的景致,丽景哀情倍言哀,自见其情。另外,“感时”应首联之“国破”,饱含忧国之思,“恨别”显思亲之念,为颈联“家书”句做铺叙,回环相映,既见谨严,又显工巧。
颈联,顺承首、颔二联,平叙烽火连天之时局,尽言亲朋离散、生死不知、家书难达之忧怨,不见凄凉之语,已现凄凉之情,可谓字字哀凉。
尾联,诗人笔锋承递,摹了自身忧思之态。因忧而“搔”,因“搔”而白发愈稀、不胜簪缨。寥寥几语,貌似朴拙,却将一个忧时思亲、愁添白发的老翁形象绘得入木三分。“更短”“不胜”之语亦将家国之思、之忧生发到了极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