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8-20

2020-08-20

作者: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 来源:发表于2020-08-20 08:48 被阅读0次

                     日本为什么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曾在1996年李光耀对日本未来的国运有过预言:“日本在未来仍将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相比邻国将日渐趋于平庸”。李光耀所指的这个邻国其实就是中国。当时李光耀就预言:“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超过日本”。现在看来李光耀的分析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中国的发展速度比他预计的更快,所以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就超越了日本,这比李光耀所预计的还提前了20年。那么李光耀为什么断言日本将趋于平庸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究竟取决于什么因素。事实上一个国家能不能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强国主要看两点:一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资源储备等先天的自然条件,二是看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动员力、社会组织力等后天的社会条件。前者是成为强国的基础条件,所以无论科威特、梵蒂冈这样的国家人均收入有多富裕也不会被视为是国际事务中具备影响力的强国;然而仅仅有基础只代表取得了角逐强国地位的资格,而不代表必然会成为一个强国。

近代史上的旧中国以及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就资源禀赋而言难道不具备成为一个强国的资格吗?如果一个国家空有资源禀赋,然而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均乏善可陈,那么是不能被视为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的。规模体量只是成为强国的基础,而代表拥有这一基础就一定能成为强国。正如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同样要成为强国不是光凭体量大就一定能行的,但如果体量小到像科威特、梵蒂冈这些国家一样是注定不可能成为强国的。

为什么成为强国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体量呢?在历史上西欧的葡、西、荷、英、法、德等国曾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率先崛起,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抓住了大航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从而得以利用技术和制度上的先发优势弥补国家体量上的劣势;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使美、俄这种具有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得以脱颖而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当世界历史处于转型期时决定各国实力强弱的首要因素并非体量而是创新。

在人类历史上几次产业革命期间都有一些国家抓住历史机遇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当世界由转型期转向平稳发展的时期后决定各国实力强弱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创新而是体量。新技术、新制度总是会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这是不以人为意志转移的。正如英国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中独领风骚,然而由英国发明的蒸汽机等产品必然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的。随着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使后起的国家尽管在技术层面可能仍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这种差距已大大缩小。

由于各国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的代差,所以这时拥有庞大规模体量的国家即使在技术上略微落后一些也完全可以通过质量不够数量凑的模式弥补自己的短板缺陷。更大的规模体力在战争状态下意味着更大的潜在兵力、更多的军需物资生产者、更多的战略物资储备以及更大的战略纵深,在和平年代相对更大的体量也会在经济资源的调度上占有相应的优势。一个国家的规模体量主要是由其领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两项指标所构成。那么日本带规模体量如何呢?

也许有人会在脑海里第一时间蹦出“小日本”这个词汇。其实我们口中的“小日本”并不小:日本的国土面积为377972.28平方公里。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62位,不算大也不算小,只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大国才会先入为主觉得日本小。不过这种单纯以国土面积衡量国家大小的做法已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已使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海洋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是可以开拓的新疆土。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倾向于使用由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三者共同构成的海陆总面积作为衡量国家体量的指标:作为岛国的日本是个典型的“海洋国家”,所以海域面积实际上构成了日本广义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有31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361万平方公里的渔业水域,海域面积达到了陆地国土面积的十倍以上,日本因此得以成为全球海陆总面积排名第十三位的国家。所以我们的地理教科书将日本定义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这种说法其实更多是就传统的陆地资源而言的。

在新型海洋资源领域日本不仅不匮乏,甚至还是一个世界级的海洋资源大国。况且日本也不是所有陆地资源都匮乏的:日本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占到了日本陆地面积的69%。在日本本土生长着大约5560种植物(4720种被子植物、40种裸子植物、800种蕨类植物)。约有1950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约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约有1600种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为日本当地的原生植物。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的火山地震带上。这一地理位置的坏处是地震、火山、海啸等地质灾害频发,好处则是火山地震带上盛产各种稀有金属矿产,同时肥沃的火山土十分利于农耕。日本自古以来就盛产金、银、铜、锡等贵金属,明代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白银帝国”一部分原因是通过与西洋人的贸易获得来自美洲的白银,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通过中日贸易从日本吸纳白银。与此同时日本盛产各种海产,粮食产量也不低,因此日本自古就人口稠密。

早在明治维新之前的1850年日本的男孩识字率就已达到45%上下,女孩在13%左右,总识字率不仅超过了当时的清朝,也超过了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1872年9月明治政府开始正式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尽管比英国晚了两年,但仍早于法国和美国。到1912年日本的学龄儿童就学率已达98.2%。如今日本已完成小学到初中全面义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全面免收学费,中小学入学率100%,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

进入21世纪后的日本在18年间拿了18个诺贝尔奖。近五年来日本每年的科研投入平均约为1400亿欧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3.6%左右,平均每年每人约1100欧元。2007年至2017年期间日本发表和引用的论文数分别为81万和972万。目前日本一共有8所大学跻身全球排名前200名的大学行列。日本最近五年的专利发明项目多达22.4万件,在专利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事实证明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产业劳动力是日本迈向繁荣富强的最大推动力量。

不过日本的人口红利优势目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少子化、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李光耀之认为日本注定将走向平庸就是因为他意识到了日本所面临的人口问题。目前日本正在迅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已降到1.39,远低于2.1的人口替代水平。1950年日本是10个年轻人养育一个老人,近年来则减少为2.8人且下降的趋势还在持续,到2060年有可能降至1.3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是世界九个人口上亿的国家之一,然而如今日本的人口规模已跌出世界前十位。

人口的减少意味着兵力和劳动力的减少。在日本的战后复兴过程中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今日本的劳动力正在逐渐萎缩。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势必会使年轻人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李光耀认为这种状态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年轻人就会由于不堪重负而选择离开日本,届时日本经济必将进一步衰退。日本尽管是一个发达国家,然而日本也是一个社会压力比较大的国家。这点可以从日本相对较高的自杀率看出来。

如今日本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时期:一方面年轻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日本女性那种传统的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的观念正在逐渐松动并最终瓦解。201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一书。这本书揭露了一个现实: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在日益沉重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失去了上进心和欲望。人们对明天不再抱有希望,也不再谈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甚至已懒得结婚生孩子。

尽管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之前的长期积累已使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然而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钱政策亦无力振兴经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就进入到日本媒体所称的“失去的二十年”。在1997-2017年的20年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只有16.5%,年均增长率只有0.77%。同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是9.5%,越南也接近于8%,韩国的经济增速也大体保持在日本的3倍左右。

由此可见日本在经济上的总体趋势是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那么日本在军事实力上又如何呢?日本在名义上只有专守防卫的自卫队,然而时至今日自卫队与国防军更多只是文字上的差异而已。日本自卫队早在1991年4月就已突破了专守防卫的原则。2001年11月30日通过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修正案》解除了到当时为止对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和主体行动的限制。2001年12月初日本自卫队舰船抵达印度洋对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实施后勤支援。

2009年日本海上自卫队以打击海盗为由停靠吉布提,此后日本海自战舰停泊在吉布提港口日渐常态化。2010年7月7日在吉布提举行了日本自卫队首个海外正式活动据点的开设仪式。号称”专守防卫“的日本自卫队其实比我国更早拥有海外军事基地。如今日本以直升机航母为核心,将宙斯盾舰、鱼鹰战略运输机、苍龙级潜艇、F35战机共同组成了实力强劲的“日本近海自卫军”。日本的军力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中无疑比其中95%以上的国家都更为强大。

尽管如此日本的军力在美、中、俄这几个超大型国家面前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否则日本也就不可能被美国所控制了。事实上日本的军力不要说与美、中、俄比,即使与英、法比起来也未必占优势。近些年日本自卫队的实力在不断膨胀是客观事实,然而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在军事方面受到诸多制约这一客观现实并没完全改变。只要日本还依然受到这种制约也就根本不可能在军事上成为顶级强国。经济发展缓慢、军力处于二流水平的日本被李光耀认为正在走向平庸似乎并不是没根据的。

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平庸只是相对于中国这个日益强大起来的邻国而言的,并不能认为日本已没落成为国际上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把当今国际形势总结为”一超多强“:所谓”一超“是指美国这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则是指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国际体系中这几股重要的战略力量。显然日本依然在当今国际体系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不过如果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又会如何可就不好说了。

李光耀认为日本必须勇于面对人口问题并且尽快予以解决。日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日本政府实行了托儿津贴和婴儿花红政策,然而这些政策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看不到什么效果。李光耀曾指出:在生育率低这个问题上除了采取鼓励政策外还有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吸收移民。然而日本并非一个有接纳移民历史传统的国家,事实上如今日本国内居住有56.6万朝鲜族、68.7万华人。即使这些人能说一口纯正的日语,生活习惯和言行举止也已完全被同化,但日本社会并没接受他们。

如今日本的国际地位甚至不如另一个二战战败国德国。按说这是一件吊诡之事: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经济体量上大于德国。尽管日本是个名义上无军队的国家,可实际上日本自卫队的实力是强于德国国防军的。如今德国的联邦国防军现役总兵力只有17.8641万,另有3万准军事人员。德国陆军目前只有大约800辆左右的各型豹2坦克,德国海军只有33舰艇。按说如今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强于德国,可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不及德国。

德国为弥补自身政治影响力方面的缺陷往往在欧盟的集体框架之下参与国际政治事务,所以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往往可以依托于欧盟这一平台得到大幅提升。相比之下日本的外交政策几乎是完全依附于美国的支持,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日本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日本作为一个在政治体制上高度西化的同时又保留着诸多东方特色的国家在国际上既得不到西方国家的认同,又由于历史原因与亚洲邻国格格不入。在中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日本走向平庸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未来日本要继续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有放弃已秉承一百多年的脱亚入欧国策,转而执行回归亚洲的策略:通过与中、韩等亚洲邻国合作推进亚洲一体化进程。这样就有可能构建一个亚洲版的欧盟,日本也就可以像德国一样借助这样一个国际组织增强自身影响力。然而日本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出两点改变:放弃以往在外交上向西方国家一边倒的“脱亚入欧”思维,同时需要深刻反思自己曾对亚洲邻国造成的伤害。日本能否做出这两点改变取决于自己,这不是我们在这儿所能回答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8-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zj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