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jiao,第四声)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犯而不校:指被侵犯而不计较。『校』即计较。
️吾友:指颜渊。
主旨
曾子追思颜渊的美德。
今译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去请教才能比较低的人;自己见闻多,还去请教见闻比较少的人;有学问却好像没有学问一样;自己知识充实却好像空无所有一样;被别人侵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颜渊,就曾经有这样的表现。”
引述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在七十二贤当中,排第一名。但是他的谦虚好学,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孔子严格的指点,才自己省悟过来的。
由于他学得很好,反应也特别快,所以进入孔门没有多久,便把孔子的思想,掌握得相当齐全。孔子夸赞他几次,想不到颜回就显得很自满。
有一次,孔子和颜回讨论问题,发现颜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没有完全明白自己的用意,不得严正地纠正颜回。幸好颜回回家以后,不断反复思虑孔子所说的话,这才悟出自己的大意,极力改过,成为不贰过的榜样。
曾子所说的这些优点,都是颜回改过以后,所表现的真实情况,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生活智慧
(一)能力高低,没有比较怎么能够获得定论?我们往往自认为能力高强,等到发生问题才知道原来还是有所不足。而这不足的地方,等到发生问题才知道原来还是有所不足。而这不足的地方,偏偏又是那些能力并不高强的人,特别的强项。所以向能力较低的人请教,或许可以补自己的些微不足,岂不是一件好事?
(二)很有实力的人,也有不够充分的部分。抱持谦虚的态度,自觉仍有空虚的容量,自然能够吸纳更多的东西。
(三)有人冒犯,不论有意或无意。冒犯的人,实际上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难道别人。我们若是加以反击,刚好填补了对方内心的空虚,替他找到冒犯的理由。如果不计较,对方反而自己觉得不对,或许还会扭转过来,至少不会再持续下去。
建议
学习颜回这种『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的习惯,看看后果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