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这是写给你的第三封信。
我想你已经看清楚,自从2013年以来,我从一名发型师演变成现在这种状态。尽管已经过去五年,却并没有改善我们这个家庭的基本境况,包括你和我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这是一次相当漫长的失败,也是一次又一次在原地打转的经历,像是走进了一个无法逃出的怪圈。尽管一开始的设想堪称完美,也可实际操作,可截止到今天,这五年来纯粹就是一个自己在逗自己的笑话、一个仍然还在独自的想当然。
五年的时间,即便是四年的北京大学都早已读完。并且巧合的话,还谈完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恋爱。如果想继续读研,也都早已开始。然而我对自己一开始的设想和安排,却并没有落实到有效行动上。说我没有想法吗?其实是有的。说我没有上进心吗?也不是。是懒惰吗?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割水稻时是很卖力的。这使我对现在的自己迷惑了。
然而,迷惑是致命的。
2013年,当我们把南京的房子买下来的时候,我就想着脱离美发这一行。并且尝试着做起了各种小买卖,实验到最后,选择了现在还在继续做的小买卖。
事实证明,就我当时的实际处境来说,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我也看的十分清楚,在互联网时代,小买卖、摆地摊根本改变不了任何家庭的生活质量,并且那不是我的初衷,那只是我整个人生的一次过渡。
虽然小买卖改变不了命运,却可以暂时保证家庭的基本稳定来为我空出大量时间。也确实,大量时间真的被空了出来。
这空出来的大量时间我该做些什么?又该学些什么呢?这个对我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一旦组建了家庭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从身边大量的普通家庭中就可以看出,不管人们生活的如何艰难和无趣,他们都只会也只能更加卖力的赚钱,而不再有一丁点儿的时间用在自身的学习和改进上。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有时间了,也有意愿学习去做一件认为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事。可是呢!我的心依然是盲从而浮躁的。当听到学好英语就等于是把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时,于是就赶紧跑到书店里,翻找了一遍关于英语的书籍,并且幻想着将来去新东方当英语教师;当有人说演讲是每个人必备的才能时,又想着可以朝演讲师的路线发展。。。。。。
这种漫无目的的忙活说明了什么?说明我的思想是紊乱不清晰的、行动是没有章法的、说明我内驱动力就像一台废弃多年的发动机那样,只空有一腔热情。直到迫使自己用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把“忙”变成了常态,把“学习”变成了口头谈,把“进步”标榜成闪闪发光的招牌,这正是你前几天说过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吧。
人生对于任何人来说,随着时间的悄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万有引力使人们的背慢慢变得弯曲、随着自己的牙齿开始有些松动的时候,这些都在警示我们————机会与时间都已不多。这种情况下,我曾一度抱着侥幸的乐观说:假设我能活到一百岁,现在我依然年青。
潜台词就是:别影响我刷朋友圈。
而那些如同在乌云密布的缝隙间照下来的阳光的宝贵时间,多半变成了我刷手机的资本了!
这个“活到一百岁”的观念来自《百岁人生》,这本书我确实看过。主体阐述的是:在当前人类物资丰富的基础上,医学的快速迭代、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发达、包括人类双手正开始普遍解放,在这些基础上,活到一百岁将是我们这代人的常态。
然而到了我这里,却成了可以肆无忌惮去拖延的依据,总觉得自己可以活到一百岁,总觉得自己还有时间,却从未想过人的脆弱性,还有人那如同掉进水塘里的菜刀会慢慢滑向深渊的特性。
李琴,当写到这里的时候,想不到还有什么比明知其道理却无法践行、明知是深渊却要振身一跃更为荒缪的了。然而荒缪又可以被自己找出各种理由进行合理化而变得心安理得。这应该正是进行自我批判的意义所在,不然拿什么来看清自己的各种丑态。
李琴,晚安!
谢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