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次听曾奇峰老师关于亲子关系:父母如何制造孩子的人格;亲密关系:自由及其代价;
曾老师讲亲子关系内容太丰富,选几处触动自己的。
1: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格,比父母做什么个重要,如果是个健康自恋,清爽的人,特点自得其乐、不太依赖他人,处理事情果断,尊重他人边界,不搞模糊不清的关系。要怎么做到?有意识训练自己觉察力,并理解自己清晰的愿望、想法和行为背后的意义。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新的人际关系中松动人格中僵化的部分,或找精神分析师。
触动:没有完美人格的人,父母是抱着美好的期待成为孩子的养育者,我们如何看待世界怎么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如何获取幸福稳定情绪的能力,都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那保有对学习好奇,了解自己先让自己的人格成熟,才是亲子关系的基础。有问题不怕,知道问题在哪?给自己给孩子留下解决问题的密码本。
2、父母一方过度控制并不自觉打压孩子的能力,比如大人说问题,不让孩子插嘴。( 如果讨论大人的问题可以回避孩子 )这样做可能会打压孩子对环境的敏感和响应的反应能力。在权威面前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能力,同时压抑孩子知觉能力。
触动:今年同老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以人为本”。这个词不陌生,但我发现自己和老公在处理儿子问题时,为什么有时情绪会控制不住,是恨铁不成钢?不至于。为什么会焦虑到喋喋不休咄咄逼人,我反省,在遇到问题时,满脑子担心的是如果这样以后咋办?关注并没发生甚至是未知与猜测,而在眼前这个满眼渴望散发着清澈懵懂的孩子,我们却视而不见,所以我说“以人为本”,真正将视线落在“人”身上,当看见对方时,当他感觉到被看见时,我们的呼唤才有回应。把孩子当成心理学上的存在,就是心智化:有爱,信任,自由,独立,帮助他构件成熟的人格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3、对孩子的信任,信任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对孩子不信任是父母对自己不信任向孩子投射的结果。那些被信任的孩子会比“雪耻”的孩子更具有持久战斗力,更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感触:可能自己从小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信任和鼓励,那拥抱自信的态度相对稳定,这就是能量传递吧,信任可以给予一个人能量,内心变强大的力量,无论处于低谷还是迷途,只要有反省和改变的动力,那结果不会差。
4、不要太多用对和错,好和坏评判孩子的言行,过于在乎对错的人使孩子人格成长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感触:学习心理学最大的变化是看问题的角度灵活,且直觉更准确了。一张白纸有个黑点,是痛苦有了黑点还是庆幸还有大片空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