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乏思想的概括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每一个层次上面的思想,必须是它的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你可能会觉得总结概括不简单吗?我们公司有三个目标,存在两个问题,需要进行五项改革,都是总结概括,实际上并不简单,因为这个东西不叫总结概括,是一个缺乏思想的句子。
什么叫做缺乏思想的句子?
作者说:“缺乏思想的意思是,没有概括出下一个层次思想中的精华,只是简单地说明了这一组思想的类别”,这是不好的总结概括。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刘媛媛是最适合给马云写传记的人。
理由有三个:第一,我们都来自贫困家庭,有共同的生活背景。第二,我们都在同一个学校学习过。第三,我们的爱好很类似,都喜欢读书。
你觉得这段话有没有问题?听起来好像没有问题,挺清晰的。
我有三个理由,分别是1、2、3。
但实际上,你如果这么跟别人对话的话,别人就会很专注地听,你的三个理由是什么。
他听到第一个理由的时候,可能不同意:“马云家里并不穷,人家小时候过得特别富裕”,你们很有可能,就其中的一个点开始辩论。
他会把第一点,“都来自贫困家庭”,定为这段话的主要思想,可能后面的两个点听都听不进去了。
那么,我们换一种更加清晰的说法,你就更能够明白,原来的说法的问题在哪了。
实际上这段话可以这么讲:“我认为刘媛媛是最适合给马云写传记的人,因为他们属于同一类人”。
你发现没有?就加了一句话:“因为他们属于同一类人”,听众一下子被带走了。
他会想:你为什么跟马云是同一类?你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点?他会听你讲1、2、3,3个相似点。
所以,你能够感受到“一段话有重点、有提炼”和“一句话没有重点、没有提炼”的区别了吗?
平时咱们可能觉得,有三个共同点就是提炼了,但是在作者看来,这种没有思想的句子根本就不是提炼、概括,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总结出,下面一组思想当中的精髓。
如果它能够总结出来,比如提前说这句话:“因为我和马云是同一类人”,那么听众听起来就会更有准备,更容易理解后面听到的三点内容。
其实很多领导都喜欢这么讲话,可是你不知道,1、2、3点之间什么关系,讲的主题是什么,听得非常的无聊。
这就是一个好的、有思想的总结提炼的好处。
2.盲目概括会掩盖思考不足
缺乏思想的句子,不仅没有概括下一个层次思想当中的精华,还有一点是缺乏思想的总结,会掩盖你思考不完整的事实。
这点是比较好理解的,如果你的概括不对,比如,你概括:我们公司存在两个组织上的问题,第一个,第二个。
你这么笼统地概括它,实际上是在思考上偷懒了。
你再仔细分析分析你概括的那两个问题,第一,它们是不是组织上的问题?大概率是,不然你不会这么概括。
第二,它们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如果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说不明白的话,就证明你在概括的时候出了问题,可能太笼统了。
你需要仔细地再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是组织当中的授权不够、组织当中层级过多的问题,等等。
当你这么思考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其实组织问题下面,有很多问题你都没有思考到,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领域。
所以如果你盲目概括,就会掩盖思考不足这个事实。
以上就是咱们说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做概括的时候,千万不要用那种没有思想的句子去概括。
3.一个好的概括
到底应该怎么样概括?你想把这个组的思想概括一下。
首先,要确保这一组思想是相互独立的。
这个人的优点是什么?一、他比较聪明,二、他比较漂亮,三、他比较伶俐。聪明跟伶俐不是独立的,你一听会觉得很难受。
第二,你得保证完全穷尽,没有漏掉的点。
接下来,你就可以根据推理的方式写一个总结句了。
如果底下的这一组思想是用演绎推理来的。
大前提: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就是苏格拉底也会死。
所以,对于演绎推理这种思想,如果想要概括一下,就直接把思想的最后结论当成概括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推理方式是归纳推理。
底下的1、2、3、4点是并列的,那么,你就要根据它的性质去想想怎么概括。
如果是行动性的思想,底下要做1、2、3、4、5、6、7,7个步骤的工作,最后会产生一个结果,就可以把那个结果作为这一组思想的概括。
如果底下这一组是,这个人聪明、伶俐、快乐、活泼,这种描述性的东西,就需要把这一组思想的共同点找出来,这个共同点就可以成为概括。
概括能力在小时候学政治的时候,很容易被培养起来,你有没有发现?每次回答一个政治问题的时候,特别需要你概括和分类的能力。
咱们举个例子,先听一段比较模糊的表达,这段表达是这样的:为了改善工人阶层的培训情况,第一点,我们应该向企业主表明:政府是非常重视对劳动者的培训的。第二点,应该要让培训师去设计一个培训的课。第三点,应该通过劳动者本人,向上施压促进这些事情。
在这个例子当中,因为每个句子都比较复杂,所以你可以先找出每个句子的核心内容,然后继续下一步。
每个句子的真正主题是什么?第一点说的是企业的决策层,第二点说的是培训者,第三点说的是劳动者。
你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只讨论这三个主体,而不包括其他的?这些主体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答案是这三个主体似乎是培训体制当中的参与主体。
咱们小时候政治题是怎么答的?怎么样改善这个状况?从政府的角度,从企业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每次都是这样答题,能答全就不会扣分,其实也是从整个过程当中的参与者角度来答的。
我们来看一下每个参与主体需要采取的行动是什么?
要向企业主表明重要性,第二个主体是培训师,要为培训师设计一个培训的总体框架,然后劳动者主体,需要通过他去施加压力,所以,这三种行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推动某个行动的一个因素。
我们来看一下,一个比较好的概括是怎么概括的?
为了改善蓝领阶层的培训情况,我们必须提供一些推动因素,促使培训体制当中的各个主体支持这个培训。
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1、2、3去讲了,你会发现这种概括比原来的概括更好,原来的概括非常笼统。
这种概括可以告诉大家,以下三点都是提供了一些推动因素,能够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去理解,也能够让你去检查行动步骤到底完整不完整全面不全面,这三点是否真的推动了这件事情。
这就是直接概括行动结果的一个范例,123,3个行动,提供了推动因素。
4.找出思想的共性
我们举个例子看一下,怎么样用共同点去概括,找出一组思想的共性。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说的话符合下面这几点要求,就说明你这组思想是有共性的。
这些话针对的是同一类主语;针对同一类谓语:对象是一样的,都是给学生或者家长做的;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这里地同一类不是指完全相同,是指属于同一个范畴,或者能够用同一个名词表示。
符合这样的特点,就证明你说的这组话、这组思想是有某一种共性的。
具体应该怎么找?如果你的这段话的主语是相同的,那么你就要去谓语上,也就是对象上或者是动作上去找共性,如果这段话的对象是相同的,你就要从主语之间找共性,如果主语跟谓语都不相同,你就要找其他的一些隐含意义上是不是有共性。
咱们来举个例子,我给公司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有四个特点,首先,这个计划是以年度为基础的,第二,计划是通过综合系统制定的。第三,这个计划应该从上到下地去编制。第四,这个计划会区分现在做什么和未来做什么。
我说了一个计划的四个特点,听起来很正常,很正式,好像表达的也非常有规律。
但是仔细想一下,你会发现最上面概括的语句,是属于缺乏思想的语句,这个计划有四个特点,一点思想都没有。
应该怎么做?应该分析一下:这段话的主语是一样的,都是这个计划,那么它的谓语有什么特性?也就是这个计划到底有什么意义?虽然这四个点、四个思想都分别成立,但是并不能够证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你想想看这段话:我的计划比较综合,是自上而下制定的,是以年度为基础的。它们之间有关系吗?它们并不能支持同一个观点,这四个特点的计划什么意义都没有。
但是,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个特别没有特点的东西,上来就讲有四个特点,1、2、3、4,而这四个特点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是一个缺乏思想的概括带来的弊病,缺乏思想概括的四个特点,阻碍了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
所以我们在概括那些描述性的东西的时候,首先要找出思想结构上的共性,第二点,寻找更密切的联系,比如,你把你的思想分为了五组,然后概括出一个特点,那五组是不是还可以再简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更密切的关系和特征,可以让它们重新再分,你要再思考一下,最后可以概括总结出一个新的思想,作为这组思想的上面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