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东西不够:
1.任何有价值的讨论,都应该以事实为出发点。事实是,今天世界的绝大部分资源,都首先是按照富者先得、富者多用的规律来分配的,而实现的机制大致就是买卖。
2.交易当中只要有一方是认钱不认人的,那就能极大地增加交易的机会。这恰恰是货币的基本妙处。
3.“挑客”的卖方是在以付出金钱的方式购买了歧视顾客的权利。当人们必须自己承担歧视所造成的金钱损失时,他们就会产生抑制歧视的积极性,从而减少“挑客”的行为。
4.只有当歧视者愿意放弃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润、工资或者享受,以便满足他个人的偏好时,才是歧视。
越是在产权不明晰的社会里,歧视现象就越肆无忌惮,因为人们无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市场是色盲的,它使你无法甄别商品的生产者,它既惩罚歧视者,也同时奖励宽宏者,这是市场的美妙之处。
5.歧视的根源,在于世上的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就要竞争。而竞争就是要根据某种规则,排出竞争者的先后高下,让胜出的人享用稀缺的资源,而这“根据某个规则排名”的做法,就是歧视。
更直截了当地说,选择就是歧视。
6.歧视行为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仅被歧视者要受影响,歧视者本身也要受影响。
7.歧视这一行为本身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歧视的标准”则可以发生变化。增进商业交流,有助于改善人们“歧视的标准”。
8.一旦实施新的规则,人们就必然会采取新的对策,事情总有下一个回合,而经济规律是挡不住的。
9.在职场上,降价是弱者与强者竞争的杀手锏。不幸的是,恰恰是同工同酬法,剥夺了弱者与强者竞争的最有力武器。
10.会计课里教的是“成本决定售价、售价影响供求”,而经济学的逻辑恰恰相反——是“供求决定售价,售价决定成本”。
11.具体情景下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单笔交易价;无数单笔交易价累加,形成了统计意义上的均价。
时间和条件不同,均价也就不同,而想求索产品的真正“原价”只能是徒劳无功。
真正帮助顾客享受低价的办法,不是通过“纵向原价监管”来减少单笔交易间的价格离差,而是让卖家充分竞争、形成稳定而统一的交易平台,从而让顾客通过“横向实时比价”来获得低价。
12.只要监管规则违抗经济规律,那么市场中的人们就会有无穷的智慧,找到规避的办法,结果是既让规则失效,又让市场蒙受无谓的损失。
一行精华:
认钱不认人能极大地增加交易的机会。
更直截了当地说,选择就是歧视。
增进商业交流有助于改善“歧视的标准”。
“供求决定售价,售价决定成本”。
触动,反思,改变:
作者的主张非常鲜明,就是鼓励自由贸易,减少任何人为政策的限制,一切交给市场中那双“看不见的手”来调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在排除了各种主观情感判断后,贸易的所有行为,包括价格波动、供求变化、参与交易对象的选择等等,都由经济学自身的基本规律来决定,这就是最最理想化的理性自由市场经济了吧。
可惜,这样的情况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因为一方面巨大的利益驱动,使得人为干预根本无法避免(当然,这些干预大多会寻找合适的理由);
另一方面,人毕竟是天性有感情的,纯理性根本不现实,冲动之下,反规律的行为自然层出不穷。经常是用一个错误掩盖或弥补另一个错误,还总说矫枉要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