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响亮地提出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倡议,这使得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腔济世之心得以传承下去。而为“时”而著文章,不正是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吗?尤其是舆论一直被称作“第四权力”的时代,作为新闻从业者正应该心怀天下,以理智的角度去传播和引导正确的舆论、发挥职业价值与个人价值,但在如今现实似乎令人忧虑,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和传播的日益加速的影响下,新闻记者逐渐变得“民工化”,随着更多新闻记者的职业价值被不可避免地榨取、新闻理想不可避免被浇灭,那么更多的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学习者不免对职业价值感存在了质疑:真的不能正确发声、只能囿于日益浮躁而快速的网络媒介大时代,做一个生产快销性产品的“新闻民工”吗?职业理想又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导致了诸多媒体人对“新闻理想”这四个字的深深无奈。新闻记者追求现实主义,可自身理想却为现实所困,的确令人无奈。对我而言,“新闻民工”固然遭遇了价值被榨取、理想被磨灭,然而仍应坚守职业操守与新闻素养。1.在体制内,个人理想和能力的确会囿于所处环境的不同限制,在体制外,也是越来越多的收视率至上、浏览量、点击率为先,的确没有太多的条件去让一个新闻记者心怀太多的理想、施展太多的拳脚。正如水均益所言,“记者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往往自己所想达到的效果、所想表达的观点会因为不足以引起足够的收视率或关注度而被环境所限制,如央视的很多媒体人)。2.当新闻记者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面对诸多的知识产权问题时,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相信这也将是体制应该得以逐步改善的环节,作为知识产权所有者,在面对侵权之类的大问题时,应该勇于维权与抗争。
就个人而言,新闻理想应与国家、社会和民众相挂钩。做一个社会问题的思考者、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民众权益的发声者、对社会抱有朴素的温情,站在个人的平台上,去面对这个最好又最坏的时代,做出自身个体或自身所代表的群体的思考,这不仅是我的新闻理想、更是我人生的价值观。可能在面包的现实面前,理想不免被淹没,但理想之所以为理想,或许正因为其不可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