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单位年龄相仿的小伙伴聊天,发现我们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铁路情结始终是共同的话题。于铁路,我们始终怀有一份亘久的祝福。
他的老家是在陕南安康的一个山村。虽然贫穷落后,当年老襄渝铁路通车,之后阳平关至安康电气化铁路从他家门前穿过,看着铁龙风驰电掣的身影,能够成为铁路工人是他的一个梦想。
因着门前的诱惑,1990年中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西安铁路运输学校。手当时的铁路运校是中专学历,毕业出来就是干部身份,很难考。通知书到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梦想实现了。
当年16岁西安求学,那是他第一次离家远行。也买不到坐票,车厢连接处安放的铺盖卷,成他我和表哥软和舒服的位置。那时需要先坐到阳平关站,在经由宝成铁路过宝鸡,到西安。车厢的拥挤超出想象。
不敢喝水,不敢吃东西,列车晚点了4个多小时,整整22个小时里,除了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外,坐在那儿一动没动。
最深刻的记忆的第一年寒假,沙丁鱼一般的拥挤得到了印证。汹涌的民工潮进了返程学生车厢,甚至连座位底下、行李架上都挤满了人。上厕所成了最遥远的距离和最迫切的困难。挤火车的经历形成了共鸣。
四年后1994年毕业,分配至安康机务段称为一名火车司机,值乘安康到达州。四川是人口大省,春运出川打工潮蔚为壮观。那几年里,达州站外漫山遍野都是打工的人群。当年机车从单位车库操纵机车出库转线到车站时,一个民工头还找他,只希望把人送进站台,只要送进站台就行。说起民工头的眼神,百味杂陈。
8年火车司机生涯里,他驾驶的机车从SS1型更新到了SS7E型,火车司机工作环境改观的同时,于此同时,中国铁路也在飞速发展,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列车时速一提再提,客车对数不断增加,虽然春运依然人潮拥挤,但达州城人山人海的民工场景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十年前他调到了省城西安。家里成了心头最大的牵挂,西康线业已开通运营八年。一个月能回一趟家,看看家中母亲。一段时间里,单位忙,不能提前走,列车时刻也不好,261公里的行程,常常要跑4、5个小时,深夜到达已不能回家。
又一次铁路调图,西康线客运列车对数增加,运行时间再次缩短。回家只需3个小时,一天之内可以打个来回。原来每月争取回家一次变成了现在每周都可以回家。看着母亲开心的笑脸,心里洋溢着满满的喜悦。
逝者如斯。短短几十年,中国铁路历经大踏步向前发展,山里的小伙伴从扒乘闷罐车、到乘坐绿皮车、空调车,如今高铁再过四年就能从西安到安康,变化天翻地覆。
当年求学时时速60公里的绿皮车已被350公里的高铁和动车组列车所取代,舒适快捷常常让人倍感温馨和方便。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的线路开通,铁路运输网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和形成,即便是春、暑运这样出行最难的时节,一张随走的火车票也可以满足我们随时出行的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