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楼为什么要嫁给西门庆呢?她明明还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她为什么不愿意去当人家的继室,即所谓的大太太,而宁愿去当一群女人当中排行老三的妾呢?一方面是因为西门庆很帅,孟玉楼被他迷住了,但还有深层的原因。
通过孟玉楼这个角色,我们可以看到,在晚明社会,也就是16世纪后半叶,至少以城市来讲,寡妇再嫁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社会背景。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而到了明朝后期,尤其是王守仁(阳明),则强调个人的自我认识,后来又有正视人类情欲的学说出来。这些说法由文人提出,由商人实践,所以我们说这是市民的写实,是文人的写心。孟玉楼身后有这样一个背景。
通过《三言二拍》里《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类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人妇如果死了丈夫,或者离婚了,再嫁是很自然的事,而且还可能越嫁越好,一般人是不嫌弃的。反而是乡下的小农社会中相对保守闭塞,讲究三从四德,城市事实上很开放。孟玉楼是寡妇,薛嫂却和西门庆说:“青春年少,守他甚么!”可见当时社会认为年轻寡妇再嫁是可以被接受的。这是孟玉楼得以嫁给西门庆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再者,我个人认为,孟玉楼要嫁西门庆,第二个原因也很重要。在临清这一带,在小小的清河县,西门庆也算小有名气了。他的优点是“潘、驴、邓、小、闲”——长得帅,有钱,会赔小心,对女人一开始是很好的,又有闲。中国传统社会中总是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方父母考虑的是对方能不能养好我女儿,女人嫁人就是找一张长期饭票,这样的观点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但孟玉楼要嫁什么?她要嫁一个可人心意。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孟玉楼所代表的16世纪下半叶明朝城市中商人阶级妇人的自主性。
这个观念在《金瓶梅》的故事中还没有被特别发扬,我们只是通过孟玉楼的行为看出来。但是,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里面,就通过尤三姐之口讲得很明白了。尤三姐出身市井,特别强调自己要追求爱情。她对尤二姐和贾琏说:“这如今要办正事,不是我女孩儿家没羞耻,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这是曹雪芹替女子所做的大胆宣言:女人也可以选择她所爱的人,而不只是被动接受选择,或者仅仅是挑拣物质条件。
尚举人有学问,也有田产,但孟玉楼不去当举人的妻子,宁愿选择当西门家一个妾。为什么呢?那个人说不定既老迈,又古板无趣,对于孟玉楼来讲不好玩;她要的是可人心意的那一种,她是真的喜欢西门庆。此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孟玉楼有钱,却有两个大麻烦,一个是张四舅,一个是杨姑娘,分别是她死去丈夫的舅舅和姑姑。杨姑娘年纪大了,而且毕竟是女流之辈,用一些钱是可以填饱的;而张四舅是一个流氓,是一个男的,胃口非常大。她选择了杨姑娘认定的西门庆,而不是张四舅挑选的尚举人,实际上也是在亡夫的两个长辈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嫁给尚举人,张四舅还是会天天来纠缠,要东要西,应付起来很麻烦;而西门庆是“把持官府的人”,她可以得到有利的保护,让张四舅无法兴风作浪。可见,除了对西门庆的好感,孟玉楼也很清楚自己是什么、能做什么,以及要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