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白玉兰奖落幕,倪大红、蒋雯丽拿下视帝视后,但相关微博的网友们,却有不少旗帜鲜明的向迪丽热巴发难。
事情还要追溯到去年,迪丽热巴凭借豆瓣评分2.9的《漂亮的李慧珍》一剧成功登顶金鹰女神,且一举捧回金鹰金杯外加水晶杯两项大奖,成为金鹰双料视后!
这等闪瞎几亿网友小蛮腰的骚操作,让网友们记忆犹新,以至于白玉兰奖刚落幕,便纷纷意难平的发博鞭尸。
其实,说是向迪丽热巴发难倒不太合适,萌主以为网友们更多的是向烂透了的各类电影节发难。
2016年李易峰携手Anglababy拿下百花最佳男配女配、2017年李易峰拿下华鼎奖视帝……网友早已对各大电影节、电视节免疫。
也正因为同行衬托的好,才显得这次白玉兰的难得。
从获奖名单来看,几乎每一项奖项都是实至名归!
倪大红和蒋雯丽就不说了,最佳男配郭京飞、最佳电视剧《大江大河》、最佳摄影《天盛长歌》等等,几乎都是数得着的好片子、好演员!
毫不夸张的说,这次的玉兰奖,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一、流量不再是万能的
流量明星开始起势,大体要追溯到2014年前后,鹿晗、吴亦凡等四子先后归国,单单凭借粉丝造就的巨大商业价值就让他们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一线明星。
想想之前香港TVB大红的刘德华、张卫健动辄就面临封杀,流量明星们凭借张脸就能在30岁之前收入过亿,开起工作室,自己掌控自己的演艺路,星途之坦荡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也正是因为这种没有作品支撑的“虚假”,让观众在一阵新奇后,产生不自觉的反感情绪。
所以大概在《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起,好演员的春天这个说法开始慢慢在网上酝酿,小鲜肉很少再被提起,反而是倪大红、TF老boys、吴京等老腊肉备受喜爱。
但直到去年,我们才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大银幕姑且不论,比起以往被流量明星们操纵的网剧及电视剧市场,今年的爆款电视剧,基本都是老戏骨为主,实力派打下手,观众和市场反响都相当不错。
像是《大江大河》、《都挺好》、《正阳门下小女人》等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而今年的《破冰行动》同样掀起了一阵高潮。
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明白白的希望,那就是“好演员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尤其是在流量明星仍然吃香的当下,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流量并不再是万能的,而观众也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逐渐,我们已经开始懂得了选择什么样子的剧去看。
而这类的好剧,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多,像是之前打开电视就是《甜蜜暴击》、《极光之恋》这种烂剧的时代无疑将会一去不复返。
二、这些奖到底有啥意义?
对观众来说,这些奖就是个P;但对演员及其背后的团队来说,这些奖就是实打实的钱!
但如果纯客观去看待的话,萌主认为演员们完全不应该太过重视获奖与否,反倒是觉得这些奖是个P的观众们,应该对这些奖项重视起来。
怎么说?
先看演员们。
张学友没拿过影帝,但没人会说他演技差;大宝贝豪言要取大满贯,但明眼人都知道她的演技是什么13样。
有句话说得很好:时间会证明一切。它会证明你是个好演员,会证明你拍的是个好作品,这些证明不是单纯的一个奖杯和一段获奖感言能给的。
如果你真觉得委屈,那就用时间来洗刷;如果你真的有实力,那么就用下一部作品去证明。
至于别的,不该你管,演就好!
再来看观众。
对我们来说,奖项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风向标,它会比较权威的告诉我们谁的演技好、谁的作品好看,而基于这种“权威认证”下,我们会乐意于为经过“权威认证”的作品买单。
这是实实在在关乎我们钱包的事情,当然要关心。
三、各类奖项的长期影响
我们首先要认清,这些奖不是颁完就完事儿了的,它是有一个长期影响在的。
别的不说,金鹰节去年这么一搞,相信至少在5年内,人们都会想起那个史无前例的2.9分双料视后。
于迪丽热巴而言,个人觉得这完全不是荣誉,更像是一种bia到脸上的羞辱。
如果仔细去查数据,我们会发现各类电影节越是神仙大家,就越能引起影迷的狂欢,从而对整个电影市场形成一股正面的推动作用。
就好比1994年一样,为了能在世界电影100周年的时候获奖(据说),很多导演纷纷拿出了压箱底的本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阳光灿烂的日子》、《活着》、《精武英雄》等佳片井喷式出现。
但却很少有人忽略,在随之而来的1995年,同样也是一个大爆发:《勇敢的心》、《大话西游》、《七宗罪》、《廊桥遗梦》、《女人,四十》……
与之相对的,当获奖作品水平越来越差时,同样会反作用于市场上,就好比近年来的金马和金像奖。
至于一直以来的内地三大奖,其实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现象。
获奖作品水平差、引起观众反感、导致奖项含金量下降、好作品更不会参与、只能颁奖给差作品……
这是个死循环,而解开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珍惜羽毛。
四、影迷正确的吃瓜打开方式
影迷和私生饭不一样,大概率不会跟着脸走,而是会有很强的自我判断能力,所以在这种前提下,摆正心态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应该说,“且看且珍惜”,就是我们追求的心态。
我们惊讶于1994年的神仙打架,同样对1992年的“周星驰年”津津乐道;我们感慨于港片的《无间道》式最后辉煌,同样也在见证金马奖自己作死的秀逗。
一方舞台、百样演员,走马观花般来来往往,但真正能让人记住的,还是那些用心对待角色的人。
当然了,这是我们的心态,只有在摆正心态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打开吃瓜模式。
那就是在不涉及诋毁人格及捏造事实的情况下,对那些所谓的“弯弯道道”尽情开炮——
什么“大满贯”、什么双料视后、什么流量明星,我可去你M的蛋吧!
更多精彩,欢迎移步【影视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