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4-29

2023-04-29

作者: 李蓉乐平市湾头中小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4-28 21:12 被阅读0次

    《弃长安》这本书不是小说,也不是严肃枯燥的历史书,甚至文中目录一句话可以概括一个人一生的历史简史。“后劲”那么大的宝藏历史书,这本书值得读!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和我一样,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总是怀有一种敬畏感,在书中沉静,跟随着不同朝代的变迁与人物心情而波动,去感知每个人物在当下的心态,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变化。

    我最喜欢的朝代故事中,唐朝算一个!可能是因为盛世唐朝吧,因为唐朝的诗人文化,抑或是直到今天仍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唐朝都城,长安,也就是西安,仿若那些熙熙攘攘地生活场景仍然鲜活般存在。

    看到《弃长安》三个字时,心里咯噔一下!为何要弃长安?是因为安史之乱吗?是意味着这个时代结束了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便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吃饭睡觉外,都在看。这本书只有300多页,带给我的沉思与心痛却久久不能平复!尤其是书中那句“从弃长安这一天起,长安再也回不到世界之都的地位,也在不是任何一个盛世的主角”。

    “长安的盛世,终结于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三日,李隆基的出长安日。”心痛不已!

    《弃长安》这本书以安史之乱为主线,以长安得失的事件发展延伸出人物的出场,将盛世表象下的崩塌描绘的暗潮汹涌,大大小小的历史人物在这场灾难和混乱中,遭遇的悲欢离合和做出的抉择看似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整本书读起来很舒服,节奏也很清晰,以不同人物视角展开,将各色人物以及复杂的政治斗争描绘的栩栩如生。书中的诗句和诗人提及很多,我想是因为唐朝典型的诗词歌赋使然吧。

    依托史料记载,但又不是严肃的讲历史。作者从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等不同人的视角审视这场人祸,让我们看清各自间的关系,自己判断,而不是全然相信既定的历史结论。

    书中最让我忘怀的是李白杜甫高适这些诗人们,李杜相互赏识,高适拒救李白,王维陷伪者的痛苦……让我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最后一章的一段话让我感受颇深,回味很久: 长安是念念不忘,是求之不得,是心底蕞深处的炽热欲望,杜甫、李白、王维,至死也没有抵达他们梦想中的长安。每个人都深陷于走不出的盛世困境,每个人都在寻路突围,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每个人都回不到长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4-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pw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