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社会热点心理
面对儿童青少年自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面对儿童青少年自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作者: 山青云白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0:37 被阅读67次

    前天听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消息,有两个中学孩子拿完成绩单后,选择了同一种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看到这些我的内心是极其沉重的,想提笔写些什么,却又无从下手。如果什么都不写,似乎是熟视无睹。如果除了默哀和惋惜,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的话,我希望能够尝试去理解这些孩子们,也给更多的家长作为一个警醒。

    1

    青少年自杀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如果是因为成绩单而跳楼,我们或许可以反思:学习成绩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吗?

    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认真听课、不努力学习、考试不及格、只会上网玩游戏...似乎孩子天生与学习就是对立的关系。从心理学上看,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本能,对未知的事情都有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在学校的熏陶和引导之下,都会期待自己学习成绩好,渴望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然而有些父母却单方面地认为,孩子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努力,只会贪图享乐的,以此来责备孩子。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越是这样做,孩子或许越是不想上学。

    那么,话说回来,充满好奇心也渴望被认可的孩子们,为什么会变成别人眼中“成绩不好的坏孩子”呢

    一般来说,这都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说,孩子是有能力进行学习的,只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当这种困难不被理解,受挫的情绪没有被看见和疏导的话,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可能转变为对自我的否定和责备。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们会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等于我这个人本身是不好的,所以我是不值得被爱和被接纳的。

    作为一个成人,我们能够理解自己情绪低落时,可能会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需要通过倾诉、宣泄或者其他方式来缓解,然后才有能力重新投入生活。可是作为一个孩子,他们的情绪识别和调节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各种情绪的反应是更为强烈。当被负面的情绪困扰时,孩子无法区分这其中的缘由,更难自行疏导,所以更需要被关注和理解。

    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能去细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支持,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更专业一些,可以仔细去分析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出在哪里,针对性地去帮助孩子成长。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2

    自杀,是孩子们求救无门之后,无声的攻击和呐喊。

    对孩子的自杀行为,许多人都无法理解,人们的评论大多是:不珍惜生命,不考虑家人,不负责任等等。其实这是对自杀者深深的误解。谁又何尝不想留在这个花花世界,享受生命。孩子选择自杀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时间的求救无门,对世界绝望以后,没有选择的选择。

    孩子对于自己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的心理需求、不被理解的负面情绪,都转变成了愤怒。但是这种愤怒的发泄,往往是不被父母允许的。比如孩子需要在游戏中宣泄,需要在运动中释放,但这些可能会被家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持续被压抑的愤怒情绪,可能会由此转向父母,所以就形成我们常看见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僵化,无法交流,一说话就吵架或者冷战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用行为在表达愤怒,也是一种求救的信号。

    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家长却未必能读懂背后的心理,也许会加倍地职责和谩骂。渐渐地,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是不对的。最后,只能选择通过攻击自己的方式,来报复父母,最极端的方式便是自杀。

    “既然你们不理解我,还责怪我,如果我死了,不再活在这个世界,那你们就开心了吧。”

    3

    教育孩子敬畏生命、享受生活,比学习成绩来得更重要。

    孩子对于生与死的定义也许并没有那么清晰,也就不能真正理解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有的孩子以为这只是躯体的终结,但死后会去了另一个世界,有的孩子认为这是一种生命重来的方式,以为只有死了,才能终结这一切。

    孩子在认知上的不成熟,往往会导致冲动的行为。有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少有强烈的自杀意图与计划,有50%从意念到实行不到15分钟。因此,我们还需要教育孩子敬畏生命,学会享受生活当中的乐趣,让他们理解到生命的意义远不止学习本身。

    最后我想说,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对父母而言,没有什么比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活着更重要了。

    真心希望,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儿童青少年自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ra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