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国的古老行业•第11行 纺织业

我国的古老行业•第11行 纺织业

作者: 韦志学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3-08-10 16:23 被阅读0次

    我国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黄道婆被尊为衣被天下的中国棉神;葛洪被尊为印染业祖师。

    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人类很聪明,从一开始,只是拿树叶、兽皮等遮挡自己的隐私部位,到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来缝衣做被。所以就慢慢进入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

    我国古代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麻、毛、棉短纤维,此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蚕丝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漂亮的纺织物。

    我国纺织工具起源于5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

    原始的织机是席地而坐的“锯织机”,又叫腰机。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其最重要的成就是采用了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

    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简单机械缫(sao 第一声)车、纺车、织机。

    到汉代时,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

    唐代以后,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工具是在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而纺织原料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现和培育的。

    在西周时期,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所以周王室设立了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专门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

    那时,丝织品的品种已经比较多了,有平纹的纨(wan第三声)、皱纹的縠(hu 第二声)、绞经的罗、朱砂涂染的色帛以及双经双纬的回纹绮等。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丝织品更是丰富多彩,湖南省长沙楚墓出土了几何纹锦、对龙对凤锦和填花燕纹锦等,湖北省江陵楚墓出土了大批的锦绣品。毛织品则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拉沟古墓中出土的数量最多,花色品种和纺织技术比哈密五堡遗址出土的更胜一筹。

    汉代纺织品以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湖北省江陵秦汉墓出土的丝麻纺织品数量最多,花色品种最为齐全。

    有仅重49克的素纱单衣、耳杯形菱纹花罗、对鸟花卉纹绮、隐花孔雀纹锦、凸花锦和绒圈锦等高级提花丝织品。还有第一次发现的印花敷彩纱和泥金银印花纱等珍贵的印花丝织品。

    到了魏晋南北朝,丝织品仍以经锦为主,花纹则以禽兽纹为特色。

    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屋于来克城址和高昌国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出土有夔纹锦、方格兽纹锦、禽兽纹锦、树纹锦,以及“富且昌宜侯王天延命长”织成履等。毛、棉织品发现有方格纹毛罽(ji 第四声,意为:用毛制成的毡子)、紫红色毛罽、星点蓝色蜡缬(xie 第二声,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毛织品,以及桃纹蓝色蜡缬棉织品等新的缬染织物。

    隋唐时期,纺织品的生产分工明确,唐朝官府专门设立“织染署”,管理纺织染作坊。

    纹缬染色更有新的发展,有红色、绛色、棕色绞缬绢、罗;蓝色、棕色、绛色、土黄色、黄色、白色、绿色、深绿色等蜡缬纱绢及绛色附缀彩绘娟等,代表印染工艺技术已达到新的水平。

    宋朝的丝织品中尤以花罗和绮绫为最多。绮绫的花纹则以牡丹、芍药、月季、芙蓉、菊花等为主体纹饰。此外还有第一次出土的松竹梅缎。

    印染品也已发展成为泥金、描金、印金、贴金,加敷彩相结合的多种印花技术。

    元代纺织品以织金锦“纳失失” 最负盛名。纳失失就是加金的丝织物,又称“架金锦”。一般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金缎以及绣金锡缎。元代我国镇海等地汉族与回鹃族织工生产的产品。

    此外,元代棉纺业在黄道婆的技术推广下有了长足的发展。黄道婆家乡的“乌泥泾被” 名扬天下,纺织工具也有了很多革新创造。

    明清时期纺织品以江宁、苏州、杭州“江南三织造” 生产的贡品技艺最高,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富有特色。

    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四大名锦”是:蜀锦、宋锦、织金锦和妆花锦。

    “四大名绣”是苏绣、粵绣、蜀绣和湘绣。

    四大名锦和四大名绣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各国。

    二、黄道婆被尊称为“衣被天下的中国棉神”

    有资料说黄道婆是纺织业的祖师,比起这样的说法,我更喜欢“黄道婆是衣被天下的中国棉神”这样的提法,为什么呢?

    1.黄道婆的经历

    黄道婆,又名黄婆、黄母,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

    据清代褚华《木棉谱》记载,黄道婆到崖州后,流落在“崖州海峤间”。而据崖州当地传闻,黄道婆先住在旧崖城西门外的广度寺(俗称观音阁),所以她成了“小道姑”。

    后来搬去附近的水南村,向当地的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艺。

    又根据《梧溪集》的记载和《黄道婆在崖州》的传说,可推知黄道婆在海南崖州黎族民间生活了30多年的光景。在这里,她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绚丽的年华,成了地地道道的崖州人,也从曾经的“小道姑”变成了“黄道婆”。

    在与黎族妇女朝夕相处的几十年间,黄道婆完全熟悉和掌握了黎族整套棉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流程。她不仅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而且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并热心向人们传授。

    在元朝元贞年间 ,黄道婆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

    2.黄道婆的贡献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

    比如第二方面的贡献。人们要纺织棉花,首先就要去除其中的棉籽,而在黄道婆之前,脱棉籽是棉纺织进程中的一道难关。黄道婆推广了轧棉的搅车之后,工效大为提高。这种轧棉方法和技术要比外国先进好几百年。

    3.何谓“祖师”

    “祖师”是旧时手工业者称本行业的创始者。也说祖师爷。

    但纺织业并不是由黄道婆所创,甚至中国的纺织业到了宋末元初,黄道婆所处的年代时,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只是,元代棉纺业为黄道婆的技术推广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她家乡的“乌泥泾被”名扬天下,不胫而走,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

    正是因为有了黄道婆把海南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江南,推动了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棉纺织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才会有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所以把黄道婆尊为“中国棉神”是恰当的,但她不是纺织业的“祖师”。

    三、印染祖师葛洪

    葛洪,别名小仙翁。他是东晋时期的道士,潜心研究医学和炼丹术,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著名的医学家和炼丹家。

    葛洪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并撰写炼丹著作,因此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其著作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化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因为葛洪在发展我国早期化工工业上取得了很大的业绩,所以历代印染、酿造、颜料等行业均奉之为“宗祖”。

    所以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国的古老行业•第11行 纺织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rz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