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小花
全文1636字,预计阅读8分钟
说起“宅女男神”王致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个300多年的经久不衰的小吃,一直霸占着中国人的餐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老字号”,连“宅男女神”老干妈都要礼让三分。
清康熙八年(1669年),安徽举人王致和进京赶考,住在北京的安徽会馆附近。期间,想起儿时曾给家里帮忙做豆腐,这也算个手艺,于是做了豆腐匠,半工半读。一边看书、一边卖豆腐。
临近大考,王致和想专心备考,就把没有卖掉的豆腐,切成小方块、撒上点盐和花椒,一层层放在小缸里腌起来。
数月后,天气凉爽,王致和想重操旧业,猛然想起那一缸豆腐,赶紧跑过看,一打开盖子差点没被熏个跟头,节俭的王致和不舍得扔,大着胆子尝了一口“咦?闻着臭,却越嚼越香哩!”。他赶紧把这豆腐分给邻居品尝,结果吃后无不称奇。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久试不中的王致和,干脆投笔从商,专心做各种臭豆腐、酱豆腐。1670年王致和雇了几个人开起了制作臭豆腐的小作坊,随后又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在前门外延寿寺街路西开设了“王致和南酱园”。
“王致和臭豆腐”就这样越做越大、“臭名远扬”,甚至飘到了老佛年的鼻子里。那一日,御膳房给慈溪准备了一小碟王致和臭豆腐,慈溪太后尝后饶有兴致的说“这东西方方正正,灰中透青,且味道鲜美,就叫它青方吧!”。直到现在,王致和的豆腐乳,也因为汁料的不同,有“青方”、“红方”、“白方”之分。
王致和臭豆腐便有了御赐的雅名,从此身价倍增,酱园门前的三块立匾都有象征“大内上用”的彩绘龙头,而分别刻在两块儿横匾上的“王致和臭豆腐”六个大字,则是由孙家鼐(nai)和鲁琪光两位名状元写的。孙家鼐后来做到大学士,还给该店写了两副门对,一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一曰“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横念恰好是“致和酱园”四个字。
中国食品品牌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品牌的研究与战略发展,传播中国民族品牌故事。其首席研究员李士靖曾为中国老字号的发掘与品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士靖& 四言藏头诗
王致和臭豆腐的出现是一个机缘巧合的“意外”,可是它能流传300多年屹立不倒,足见其实力可见一斑。王致和臭豆腐店铺虽几经易主,数次更换厂名,但在生产工艺上都始终保留了王致和的传统技术并有所创新。
精工细作,反对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已成为优良传统。祖传秘方、选料考究、工艺精湛、挚诚实在,以质取胜才使得这平凡的小方快儿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王致和人对腐乳的研究也逐渐的进入了更深的层次。小小的“红方”、“青方”已经不仅仅作为餐桌上的调味品,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已经渐渐成为人们饮食的一道不可少的正菜、成为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佳品。
几百年来,王致和家的汤料,一直是秘而不宣的绝密配方,我们无从知道,这些看着透明的汤料中,到底加了什么宝贝?只能眼看看青色的成品,慢慢变成经典永流传的美味。
王致和臭豆腐曾获1988年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在“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中胜诉,仅仅接受了对方一元钱的赔偿费,使王致和名声大噪,不仅维护了老字号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是让王致和品牌深入人心。
不同于有些走向末路的老字号,300多岁的“王致和”没有故步自封,而是求新、求变、不断开拓。依然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被称作“中国奶酪”。当然,爱它的人爱得要死,恨它的人咬牙切齿。
(文章插图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是“京华老字号”的传承人,
如果您有“京华老字号”珍贵的历史材料,
如果您对“京华老字号”的发展有独到的建议,
如果您想对“京华老字号”说几句知心话、贴心话、热乎话……
总之,只要你热爱“京华老字号”,希望“京华老字号”青春不老,请与中国食品品牌研究院联系。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京华老字号”在新时代的新传奇。
联系邮箱:jinghualaozihao@sina.com
联系电话:18410701498(同微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