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在忏悔:“孩子不听话,刚吼完孩子我就后悔了,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但每次又都忍不住大吼,心疼女儿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朋友圈一发出,留言无数,很多妈妈都表示有这种经历:好好说教孩子不听,板着脸吼几句还是不听,最后搞得家里鸡飞蛋打,两败俱伤。
很多女性在没有成为妈妈之前,都会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温柔的妈妈,即便孩子犯错了,也不打不吼,要用积极的方式教育孩子。然而真的当了妈之后,才发现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实在是一件难事,矛盾的是,当你自以为选择了最便利的制暴武器——怒吼,却没想到“我是不是一个很糟糕的父母”的念头和罪恶感,竟在火山爆发后排山倒海而来。更令你想不到的是,你的孩子也正在品尝着一种说不出的苦。
有一本着名的绘本从孩子的角度这样讲述了妈妈大吼大叫的故事。
“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 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有的孩子越吼越调皮,甚至学会了和家长对吼;有的孩子,则被家长吼得越来越胆小、自卑。如果你也是个总忍不住“怒吼” 并因此苦恼的家长,那么你很有必要做一个小小的改变:跟孩子小声说话。
轻声细语,自有妙处
01 缓和你的怒气
愤怒之下的你,心情恼得像一堆火,而你说话的声调就像风,风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尝试着忍一忍怒气,压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说话的声调,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能稍微冷静、平和一些,最起码不会让你更加愤怒。
02传达给孩子信任和尊重
有心理学者说,说话的声调高低,跟传达给别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是你情绪的发泄;当你说话柔和时,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信任和尊重。
举个例子,比如:当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备扔时,如果你一句怒吼“别扔地上!”孩子通常会直接扔在地上;如果你认真、轻声地说一句“宝宝,放垃圾桶里吧!”孩子通常会丢在垃圾桶。这是因为你一开口就已经在心里默认了孩子会怎么做,而孩子从你的语气中也感受到了你是否信任他,因此孩子有了不同的行为。
03稳定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犯错时,你愤怒地大吼大叫,结果无非两种:
孩子被你吓懵了,满脑子的恐惧感,只盼着你赶快结束训斥,被动承诺再也不犯错了;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击你,死不认错,只想着如何跟你对着干。但是,当你语调平静、严肃、稍低一些跟孩子谈话时,你会在孩子眼里变得“不怒自威”,孩子认为你是认真的,对你也就没有那么强的抵触心理,这时候你再跟孩子讲道理、辩对错,效果就会好很多。
04有更多机会了解孩子
当你不再怒吼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再也不用因为对孩子满怀愧疚而深深自责、辗转难眠;也不用一次次在心里发誓——下次一定忍住不吼孩子;更不用听孩子凄诉:“你是世界上最凶最坏的妈妈!” “我最讨厌妈妈!”你和孩子将有更多机会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孩子也会因为不用跟你“比大声”而情绪更稳定。
如何做到“轻声教育”?
压低音调、放慢语速
父母在自己的火爆脾气和怒吼氛围中,只会更生气、暴躁、心情糟糕,很难有理性的思考时间。遇到想对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妨先从自己这边“灭火”。
压低声调,有助于压制你的怒火;而放慢语速,则有助于你边说话边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批评显得太急、太暴躁了,但事后我们往往又很后悔,毕竟孩子还小,犯错误是正常的。
其实,我们根本没那么生气,只是需要几秒钟调整一下自己而已。
给孩子找一个替换方案
当孩子犯了错误,大声吼叫毫无意义,要给孩子一个可操作性的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告诉孩子他可以选择如何做。
× 不准扔球,会打破玻璃!
√ 屋里是不能扔球的,我们扔纸飞机好不好?
× 和你说过多少次,你看又把墙弄脏了!
√ 墙上不能画画,妈妈这里有一张纸,我们可以在纸上画。
说出你的期待,引导孩子合作
孩子虽然调皮,但只要好好引导,他还是很乐意配合大人的。当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不妨告诉孩子你接下来的计划,让他知道如果不听话,会影响到其它事情的进行。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期望传达给孩子,并提醒他犯错的后果,而不是单纯地吼孩子。
如:早上明明哭闹着不肯起床,妈妈告诉他半个小时之后要出门去奶奶家,不然就赶不上吃午饭了;同时告诉他可以赖床,但半个小时之后必须穿好衣服,刷好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