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喜欢写王维的这段了。
那个唱小情歌的少年不见了,那个大口喝酒、长剑杀敌的愤青不见了。他一头扎进山水田园,用一首首乡村民谣刷着屏。
一时间,人们像是喝到了滋补的鸡汤:我也要淡泊名利,我也要喝茶养生玩手串,我也要看淡风云。
每当这个时候,王维都会微微一笑:没经过风起云涌,哪来的风轻云淡?
因为人们只看到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却看不到“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是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上班之后才能有的任性。
人们只看到他“独坐幽篁里”,却看不见他“弹琴复长啸”。那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青春口哨。
人们只看到一个大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却看不到他“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那是快意人生后的沧海一声笑。
看到没,你以为他焚香念佛就是超然世外了,其实人家只是屏蔽了朋友圈,不想上的班,可以不上;不想见的人,可以不见。他可以找樵夫村妇聊天,也可以找王孙贵族钓鱼。高兴了,他就“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想静静了,他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因为这段我去查了王维的资料。
王维十五岁独自去长安奔波。诗、画、琵琶、箫无一不绝。二十三岁高中进士,正是鲜衣怒马,年少轻狂之时。
与此同时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长,迎娶了八年前一见钟情的姑娘。
他与那姑娘琴瑟和鸣,二人俱擅诗画,花前月下,他写她画。他弹琵琶,她起舞。灵魂伴侣也就是如此了吧。
这是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不料官场险恶,他因不愿趋炎附势,被贬至济州。
到了济州他想为百姓做出一番事业。抗洪救灾,他立下赫赫战功。在济州的五年,他做到了最好。
然而这五年他也看明白了世事炎凉,便起了辞官与妻子隐居之心。那一首《鸟鸣涧》就是在这时留下的。
可老天并没有善待他,30岁时妻子难产而亡。他同时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和不曾谋面的孩子。这该是何等的悲痛。此后他不曾娶妻,孤身一人在山中隐居。
安史之乱他又被安禄山关进监牢。出来时已垂垂老矣,白发苍苍。虽此时官运亨通,可又有什么意义呢。
王维这一生从翩翩少年到沧浪老人,从春风得意到意志淡泊,从繁华都成到隐居山林。他看遍了花开锦上,却也回归山林。最终他找到了精神依靠,让声声梵音与他相伴。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可无论处在何等逆境,他都撑了过来。
明月松间照,清穿石上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这一句句诗词,无不表达了他看遍浮沉后淡然的内心。让我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
网友评论